首页--工业技术论文--一般工业技术论文--工程材料学论文--特种结构材料论文

纳米晶须的合成及其性能的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3-43页
    1.1 概述第13-14页
    1.2 纳米材料的定义和分类第14-16页
        1.2.1 纳米粉体第15-16页
        1.2.2 纳米纤维第16页
        1.2.3 纳米薄膜第16页
    1.3 纳米材料的特性第16-18页
    1.4 纳米粉体材料的应用第18页
    1.5 纳米微粒的合成方法第18-22页
        1.5.1 化学沉淀法第19-20页
        1.5.2 室温固相反应法第20-21页
        1.5.3 微乳液法第21页
        1.5.4 水热合成法第21-22页
    1.6 纳米粉体表面改性第22-26页
        1.6.1 偶联剂改性第24页
        1.6.2 脂肪酸或其盐改性第24页
        1.6.3 磷酸酯改性第24页
        1.6.4 高碳醇改性第24-25页
        1.6.5 原位改性第25-26页
    1.7 纳米复合材料的研究现状第26-33页
        1.7.1 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概述第26页
        1.7.2 体系分类第26-27页
        1.7.3 纳米颗粒种类第27-33页
    1.8 掺杂稀土的纳米发光材料的简介第33-42页
        1.8.1 发光材料第33-34页
        1.8.2 发光与发光材料基本概念第34-35页
        1.8.3 发光材料的发光机理第35-36页
        1.8.4 常见发光材料第36-37页
        1.8.5 发光材料的制备第37-38页
        1.8.6 发光材料的应用及发展趋势第38页
        1.8.7 稀土发光材料的发展第38-39页
        1.8.8 稀土发光材料的发光机理第39-41页
        1.8.9 硼酸盐发光材料中常用的激活剂第41-42页
    1.9 本论文选题的目的及研究内容第42-43页
第二章 纳米硼酸锌晶须的制备及其表征第43-61页
    2.1 引言第43-45页
    2.2 纳米硼酸锌晶须表面改性研究第45-47页
        2.2.1 硼酸锌晶须的制备原料第45页
        2.2.2 硼酸锌晶须的制备过程第45-46页
        2.2.3 样品的表征第46-47页
    2.3 结果与讨论第47-52页
        2.3.1 X-射线衍射(XRD)分析第47页
        2.3.2 热重(TGA)分析第47-48页
        2.3.3 扫描电镜(SEM)分析第48-49页
        2.3.4 透射电镜(TEM)分析第49-50页
        2.3.5 红外(FT-IR)分析第50-51页
        2.3.6 接触角(CA)分析第51-52页
    2.4 反应机理的探讨第52-55页
    2.5 制备过程中各因素的影响与调控第55-59页
        2.5.1 反应温度的影响第55页
        2.5.2 反应时间的影响第55-57页
        2.5.3 溶液pH值对产物的影响第57页
        2.5.4 表面活性剂种类对产物的影响第57-58页
        2.5.5 表面活性剂用量对产物的影响第58-59页
    2.6 小结第59-61页
第三章 纳米硼酸锌与聚乙烯复合材料的制备和表征第61-73页
    3.1 概述第61-62页
    3.2 PE/硼酸锌复合材料的制备第62-63页
        3.2.1 实验原料第62-63页
        3.2.2 PE/硼酸锌复合材料的制备过程第63页
        3.2.3 样品的表征第63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63-66页
        3.3.1 硼酸锌与聚乙烯混合后的扫描电镜(SEM)分析第63-64页
        3.3.2 硼酸锌与聚乙烯混合后的热重(TGA)分析第64-66页
    3.4 复合过程中的影响因素第66-67页
    3.5 热分解过程动力学机理的探讨第67-71页
    3.6 小结第71-73页
第四章 铕掺杂硼酸锌纳米荧光材料的制备与表征第73-88页
    4.1 引言第73-74页
    4.2 硼酸锌发光材料的制备第74-75页
        4.2.1 试剂与仪器第74页
        4.2.2 Eu掺杂硼酸锌的合成过程第74-75页
        4.2.3 样品的表征第75页
    4.3 结果与讨论第75-79页
        4.3.1 X射线衍射(XRD)第75-76页
        4.3.2 红外分析(FT-IR)第76-78页
        4.3.3 拉曼荧光光谱(Raman)第78-79页
        4.3.4 透射电镜(TEM)第79页
    4.4 反应条件对Zn(BO_2)_2:Eu~(3+)发光性能的影响第79-85页
        4.4.1 不同反应时间第79-80页
        4.4.2 不同掺杂浓度第80-81页
        4.4.3 改变滴加顺序第81页
        4.4.4 晶体烧结第81-82页
        4.4.5 不同烧结温度第82-83页
        4.4.6 加入表面活性剂第83-85页
    4.5 反应机理的探讨第85-87页
    4.6 小结第87-88页
第五章 纳米硼酸铜的制备及其表征第88-104页
    5.1 概述第88-90页
    5.2 硼酸铜纳米粒子的改性第90-91页
        5.2.1 硼酸铜纳米粒子的制备过程第90页
        5.2.2 样品的表征第90-91页
    5.3 结果与讨论第91-97页
        5.3.1 SEM测试第91-92页
        5.3.2 TEM测试第92页
        5.3.3 X-射线衍射(XRD)分析第92-94页
        5.3.4 FT-IR第94-95页
        5.3.5 接触角第95页
        5.3.6 摩擦系数的测定第95-97页
    5.4 制备过程中的影响因素第97-99页
        5.4.1 反应温度的影响第97-99页
        5.4.2 反应时间的影响第99页
    5.5 机理的探讨第99-101页
        5.5.1 反应机理第99-100页
        5.5.2 摩擦机理第100-101页
    5.6 小结第101-104页
第六章 反应副产物硫酸钠的回收利用第104-118页
    6.1 概述第104-106页
    6.2 硫酸钙晶须的合成第106-107页
        6.2.1 实验方法第106页
        6.2.2 样品的表征第106-107页
    6.3 结果与讨论第107-110页
        6.3.1 XRD的测试分析第107-108页
        6.3.2 SEM测试分析第108-109页
        6.3.3 TEM测试分析第109页
        6.3.4 FT-IR测试分析第109-110页
        6.3.5 接触角的测试分析第110页
    6.4 合成过程中的影响因素第110-114页
    6.5 制备硫酸钙晶须的机理第114-116页
    6.6 本章小结第116-118页
参考文献第118-144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144-146页
致谢第146页

论文共14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微纳复合材料光生电荷性质及活性研究
下一篇:固体酸碱催化剂的制备及在酯交换法制备生物柴油反应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