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目录 | 第7-10页 |
第1章 引言 | 第10-18页 |
·选题依据及研究的目的意义 | 第10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存在问题 | 第10-14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塔河油田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14页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 | 第15-16页 |
·完成的主要工作量 | 第16-17页 |
·取得的主要认识或成果 | 第17-18页 |
第2章 区域地质特征 | 第18-23页 |
·地层发育概况 | 第18-19页 |
·构造演化特征 | 第19-22页 |
·断裂发育特征 | 第22-23页 |
第3章 储层特征 | 第23-33页 |
·储渗空间类型 | 第23-24页 |
·储层类型 | 第24-25页 |
·储层发育展布特征 | 第25-33页 |
·裂缝-溶蚀孔隙型储层发育展布特征 | 第25-26页 |
·良里塔格组顶部缝孔洞型储层的发育展布特征 | 第26-28页 |
·岩溶洞穴型储层的发育展布特征 | 第28-31页 |
·沿缝溶蚀孔洞型储层的展布特征 | 第31-33页 |
第4章 井剖面上奥陶系油气水层综合判别 | 第33-42页 |
·BP 神经网络方法概述 | 第33-34页 |
·BP 神经网络模型的确定 | 第34-35页 |
·输入信息 | 第34页 |
·输出信息 | 第34页 |
·网络结构 | 第34-35页 |
·测井数据的预处理 | 第35-37页 |
·测井曲线资料的标准化 | 第35-36页 |
·测井曲线资料的归一化 | 第36-37页 |
·学习样本的选择 | 第37页 |
·网络模型的学习与预测 | 第37-42页 |
·网络学习 | 第37-38页 |
·网络预测 | 第38-42页 |
第5章 储层流体物理化学特征 | 第42-51页 |
·南部盐下地区奥陶系油田水离子散点特征 | 第42-45页 |
·南部盐下地区奥陶系油田水化学参数纵向、平面分布特征 | 第45-49页 |
·盐下地区奥陶系油田水水化学参数随深度变化特征 | 第45-47页 |
·盐下地区奥陶系油田水水化学参数平面变化特征 | 第47-49页 |
·南部盐下地区奥陶系油田水化学特征对断裂的响应 | 第49-51页 |
第6章 奥陶系储层油水关系 | 第51-67页 |
·油井见水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 第51-52页 |
·油井见水特征 | 第51页 |
·油井出水的影响因素 | 第51-52页 |
·不同断裂带油水关系 | 第52-67页 |
·AT5-S1102 断裂带油水关系 | 第52-56页 |
·TK1111X-S106-S117 断裂带油水关系 | 第56-67页 |
第7章 奥陶系储层流体分布规律探索 | 第67-79页 |
·储层流体分布特征 | 第67-70页 |
·断裂带与流体分布特征 | 第67-69页 |
·T_7~4界面构造与流体分布特征 | 第69页 |
·奥陶系不同层位与流体分布特征 | 第69-70页 |
·盐下地区上奥陶统的封盖作用与纵向流体分布 | 第70-72页 |
·塔河南部盐下奥陶系流体分布与主控因素探索 | 第72-76页 |
·塔河南部盐下奥陶系流体类型的平面分布特征 | 第72页 |
·油气充注、成藏与油气分布规律 | 第72-74页 |
·断裂暨油气运移主通道与油水分布 | 第74-76页 |
·塔河南部盐下奥陶系储层开发目标选择评价与部署建议 | 第76-79页 |
·塔河油田南部盐下奥陶系储层油气富集区带 | 第76-78页 |
·塔河油田南部盐下奥陶系储层进一步开发目标区块 | 第78-79页 |
结论 | 第79-81页 |
致谢 | 第81-82页 |
参考文献 | 第82-86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取得学术成果 | 第8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