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维分析系统-MDA4YZD的设计与实现
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3页 |
1.1 项目背景 | 第11页 |
1.2 项目的目标和意义 | 第11页 |
1.3 论文的研究内容及组织 | 第11-13页 |
第二章 系统的总体方案设计 | 第13-19页 |
2.1 系统的建设目标 | 第13-14页 |
2.1.1 数据仓库的建设目标 | 第13页 |
2.1.2 多维分析的目标 | 第13-14页 |
2.2 系统的建设过程 | 第14-15页 |
2.3 系统的框架设计 | 第15-16页 |
2.4 系统的功能设计 | 第16-18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18-19页 |
第三章 数据模型的设计 | 第19-37页 |
3.1 概念模型的设计 | 第19-25页 |
3.1.1 模型的选择 | 第19-20页 |
3.1.2 多维模式的选择 | 第20-23页 |
3.1.3 总线矩阵的设计 | 第23-24页 |
3.1.4 主题的确定 | 第24页 |
3.1.5 信息包图的设计 | 第24-25页 |
3.2 逻辑模型的设计 | 第25-30页 |
3.2.1 粒度的确定 | 第25-26页 |
3.2.2 维表的设计 | 第26-27页 |
3.2.3 事实表的设计 | 第27-29页 |
3.2.4 主键的设计 | 第29-30页 |
3.3 物理模型的设计 | 第30-32页 |
3.3.1 物理模型设计的原则 | 第30页 |
3.3.2 维的存储 | 第30-31页 |
3.3.3 索引的创建 | 第31-32页 |
3.4 特殊维的设计与处理 | 第32-36页 |
3.4.1 缓慢变化维的处理 | 第32-35页 |
3.4.2 角色模仿的应用 | 第35页 |
3.4.3 退化维的应用 | 第35-36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第四章 数据的抽取、转换与装载 | 第37-54页 |
4.1 规划与设计 | 第37-39页 |
4.1.1 工具的选择 | 第37页 |
4.1.2 过程遵循的原则 | 第37-38页 |
4.1.3 ETL过程步骤 | 第38页 |
4.1.4 处理子系统的任务 | 第38-39页 |
4.2 处理子系统的设计 | 第39-40页 |
4.3 数据的抽取 | 第40-41页 |
4.3.1 抽取的整体策略 | 第40-41页 |
4.3.2 抽取中遇到的问题 | 第41页 |
4.4 数据的清洗 | 第41-50页 |
4.4.1 数据源分析 | 第41-42页 |
4.4.2 清洗规则的制定 | 第42-43页 |
4.4.3 清洗过程 | 第43-44页 |
4.4.4 特殊清洗方案的设计与应用 | 第44-49页 |
4.4.5 事实表的清洗方案 | 第49-50页 |
4.5 数据的装载 | 第50-52页 |
4.5.1 数据的装载策略 | 第50-51页 |
4.5.2 维表的装载 | 第51-52页 |
4.5.3 事实表的装载 | 第52页 |
4.6 处理子系统的应用 | 第52-53页 |
4.7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第五章 数据的多维分析与展现 | 第54-68页 |
5.1 多维分析子系统的设计与应用 | 第54-57页 |
5.1.1 工具的选择 | 第54-55页 |
5.1.2 多维分析子系统的设计 | 第55页 |
5.1.3 多维分析子系统的功能 | 第55-57页 |
5.2 多维分析 | 第57-67页 |
5.2.1 多维分析操作 | 第57-61页 |
5.2.2 指标分析 | 第61-67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67-68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8-70页 |
6.1 本文工作总结 | 第68页 |
6.2 下一步工作展望 | 第68-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3页 |
致谢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