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区域规划、城乡规划论文--区域规划论文--中国区域规划论文--农村乡镇规划论文

秦岭河谷型乡镇防灾安全策略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4-22页
    1.1 研究背景第14页
    1.2 相关概念及研究范围界定第14-16页
        1.2.1 秦岭第14-15页
        1.2.2 乡镇第15页
        1.2.3 河谷型乡镇第15-16页
    1.3 论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16页
        1.3.1 研究目的第16页
        1.3.2 研究意义第16页
    1.4 现状分析第16-19页
        1.4.1 乡镇建设现状第16-17页
        1.4.2 防灾减灾研究现状第17-19页
    1.5 论文研究的方法与内容第19-21页
        1.5.1 研究方法第19-20页
        1.5.2 研究内容第20-21页
    1.6 论文组织结构第21-22页
第二章 乡镇调研分析第22-59页
    2.1 调研概况第22-23页
    2.2 乡镇及灾害调研第23-54页
        2.2.1 秦岭西段乡镇调研情况第23-44页
        2.2.2 秦岭中、东段各乡镇调研情况第44-54页
    2.3 调研综合分析第54-56页
        2.3.1 乡镇典型特征第54-55页
        2.3.2 灾害类型分析第55-56页
    2.4 乡镇防灾安全问题第56-58页
        2.4.1 普遍性问题第56-57页
        2.4.2 重点解决问题第57-58页
    2.5 本章小结第58-59页
第三章 乡镇灾害特征分析第59-75页
    3.1 地震第59-62页
        3.1.1 灾害特征第59-60页
        3.1.2 乡镇环境条件特点第60页
        3.1.3 乡镇震害特征分析第60-61页
        3.1.4 震害因素分析第61-62页
    3.2 地质灾害第62-66页
        3.2.1 灾害类型与特征第62-64页
        3.2.2 乡镇地质条件特点第64-65页
        3.2.3 乡镇地质灾害特征分析第65-66页
    3.3 洪灾第66-68页
        3.3.1 洪灾类型与特征第66页
        3.3.2 镇域环境条件特点第66-67页
        3.3.3 镇区洪灾特征分析第67-68页
    3.4 火灾第68-70页
        3.4.1 火灾分类与特征第68-69页
        3.4.2 镇域环境特点第69页
        3.4.3 镇区环境及火灾特点第69-70页
    3.5 其他环境安全问题第70-74页
        3.5.1 水资源安全问题第70页
        3.5.2 大气环境问题第70-71页
        3.5.3 固体废弃物泛滥问题第71页
        3.5.4 乡镇交通安全问题第71-74页
        3.5.5 乡镇噪声问题第74页
    3.6 本章小结第74-75页
第四章 乡镇防灾安全体系第75-85页
    4.1 防灾组织体系第75-79页
        4.1.1 灾害评估第75页
        4.1.2 灾害预警第75-77页
        4.1.3 灾害应急第77-78页
        4.1.4 灾后恢复第78-79页
    4.2 防灾规划体系第79-82页
        4.2.1 综合防灾规划第79-80页
        4.2.2 防震规划第80页
        4.2.3 地质灾害防灾减灾规划第80-81页
        4.2.4 防洪规划第81页
        4.2.5 防火规划第81-82页
    4.3 防灾工程体系第82-84页
        4.3.1 防震工程第82页
        4.3.2 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第82-83页
        4.3.3 防洪工程第83页
        4.3.4 防火工程第83-84页
    4.4 本章小结第84-85页
第五章 乡镇防灾工程策略第85-99页
    5.1 防震策略第85-88页
        5.1.1 乡镇规划布局第85页
        5.1.2 建筑设计第85-87页
        5.1.3 救灾设施第87-88页
    5.2 地质灾害防治策略第88-91页
        5.2.1 镇域生态保护与恢复第88-89页
        5.2.2 镇区规划布局第89-90页
        5.2.3 防灾工程措施第90-91页
    5.3 防洪策略第91-92页
        5.3.1 小流域生态环境治理第91页
        5.3.2 镇区规划布局第91-92页
        5.3.3 防洪工程措施第92页
    5.4 防火策略第92-94页
        5.4.1 镇域山林防火第92-93页
        5.4.2 镇区防火第93页
        5.4.3 消防工程措施第93-94页
    5.5 环境安全策略第94-96页
        5.5.1 水资源环境安全保护第94-95页
        5.5.2 大气环境安全保护第95页
        5.5.3 固体废弃物控制第95页
        5.5.4 乡镇交通安全问题防治第95-96页
        5.5.5 乡镇噪声控制第96页
    5.6 生命线系统建设策略第96-98页
        5.6.1 交通运输系统保障第97页
        5.6.2 给水排水系统保障第97页
        5.6.3 能源和电力系统保障第97-98页
        5.6.4 信息情报系统保障第98页
    5.7 本章小结第98-99页
第六章 防灾安全分析与设计工程实证第99-106页
    6.1 新阳镇概况第99-100页
        6.1.1 区位第99页
        6.1.2 气候第99页
        6.1.3 水文第99-100页
        6.1.4 地质地貌第100页
    6.2 新阳镇主要灾害分析第100-101页
        6.2.1 地震第100页
        6.2.2 地质灾害第100页
        6.2.3 洪灾第100-101页
        6.2.4 火灾第101页
    6.3 防灾安全体系建设第101-103页
        6.3.1 监测、预警体系第101-102页
        6.3.2 应急、救援体系第102页
        6.3.3 灾后综合救护体系第102页
        6.3.4 灾后援助和恢复重建体系第102-103页
    6.4 防灾安全工程规划第103-105页
        6.4.1 防震减灾规划第103页
        6.4.2 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第103-104页
        6.4.3 防洪规划第104-105页
        6.4.4 消防规划第105页
        6.4.5 生命线系统保障第105页
    6.5 小结第105-106页
结论与前瞻第106-108页
参考文献第108-112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112-113页
致谢第113页

论文共11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两种不同剂量硫唑嘌呤治疗活动性克罗恩病的随机对照研究
下一篇:社区获得血流感染产ESBLs大肠埃希菌及肺炎克雷伯菌流行情况、危险因素及治疗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