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经济学论文--经济学基本问题论文--经济范畴论文

消费社会批判:从马克思到鲍德里亚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1 绪论第8-17页
    1.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8-10页
        1.1.1 研究的目的第8-9页
        1.1.2 研究的意义第9-10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及发展趋势第10-16页
        1.2.1 国内研究现状综述第10-13页
        1.2.2 国外研究现状综述第13-16页
        1.2.3 发展趋势第16页
    1.3 研究的主要方法及创新点第16-17页
        1.3.1 研究的主要方法第16页
        1.3.2 研究的创新点第16-17页
2 消费社会概述第17-25页
    2.1 消费社会的内涵第17页
    2.2 消费社会的特征第17-20页
    2.3 消费社会的形成过程第20-24页
        2.3.1 消费社会的兴起第20-22页
        2.3.2 消费社会的成因第22-24页
    2.4 本章小结第24-25页
3 马克思的消费社会批判理论第25-32页
    3.1 生产与消费的相互作用第25-27页
        3.1.1 生产对消费的决定作用第25-26页
        3.1.2 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第26-27页
    3.2 劳动异化与消费异化第27-29页
        3.2.1 劳动者同劳动产品之间的异化第27-28页
        3.2.2 劳动活动本身的异化第28页
        3.2.3 人同自己类本质的异化第28-29页
        3.2.4 人与人的异化第29页
    3.3 商品拜物教理论第29-31页
        3.3.1 商品拜物教第30页
        3.3.2 货币拜物教第30-31页
        3.3.3 资本拜物教第31页
    3.4 本章小结第31-32页
4 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消费社会批判:法兰克福学派与鲍德里亚第32-55页
    4.1 法兰克福学派的消费社会批判思想第32-36页
        4.1.1 人与自然关系的异化的视角第32-33页
        4.1.2 人与社会关系的异化的视角第33-35页
        4.1.3 人自身的异化的视角第35-36页
    4.2 鲍德里亚的消费社会批判思想第36-42页
        4.2.1 物的形式礼拜仪式第36-38页
        4.2.2 消费意识的异化第38-40页
        4.2.3 大众传媒、身体与休闲第40-42页
    4.3 马克思、法兰克福学派和鲍德里亚之间的关系第42-49页
        4.3.1 马克思对法兰克福学派的影响第42-47页
        4.3.2 马克思对鲍德里亚的影响第47-49页
    4.4 克服消费异化的马克思主义途径第49-53页
        4.4.1 从经济维度分析第50-51页
        4.4.2 从社会维度分析第51-52页
        4.4.3 从文化维度分析第52-53页
    4.5 本章小结第53-55页
结论第55-56页
参考文献第56-59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59-60页
致谢第60-61页

论文共6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深水钻井隔水管及井口作业分析与决策研究
下一篇:超声预测葡萄胎恶变及恶变后化疗疗效价值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