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引言 | 第9-11页 |
一、我国古代“亲亲相隐”制度之历史演进 | 第11-20页 |
(一)亲亲相隐制度的形成 | 第11-13页 |
(二)亲亲相隐制度的正式确立 | 第13-14页 |
(三)亲属容隐制度的艰难发展 | 第14-15页 |
(四)亲亲相隐制度的进一步完善 | 第15-18页 |
(五)亲亲相隐制度在唐朝以后出现的略微变化 | 第18-20页 |
二、现代“亲亲相隐”法律制度的比较研究 | 第20-27页 |
(一)国外亲亲相隐法律制度有关规定 | 第20-22页 |
1. 大陆法系亲亲相隐制度立法状况 | 第20-21页 |
2. 英美法系亲亲相隐制度立法状况 | 第21-22页 |
(二)亲亲相隐制度在我国港澳台地区的法律定位 | 第22-24页 |
1. 香港地区的法律规定 | 第22-23页 |
2. 澳门地区的法律规定 | 第23-24页 |
3. 台湾地区的法律规定 | 第24页 |
(三)亲亲相隐制度在当前我国大陆地区法律中的现状 | 第24-27页 |
三、“亲亲相隐”制度价值的当代考量 | 第27-30页 |
(一)亲亲相隐制度的法理分析 | 第27-28页 |
(二)亲亲相隐制度的伦理体现 | 第28-29页 |
(三)亲亲相隐制度的社会价值 | 第29-30页 |
四、亲亲相隐制度在现代刑事法律之中的重构设想 | 第30-39页 |
(一)明确亲亲相隐在现代刑事法律之中的性质—由义务转变为权利 | 第31-35页 |
(二)完善刑事实体法中有关于“亲亲相隐”的具体法律条文 | 第35页 |
(三)在刑事程序法中完善“亲亲相隐”制度 | 第35-39页 |
结语 | 第39-40页 |
参考文献 | 第40-42页 |
作者简介及科研成果 | 第42-43页 |
后记 | 第4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