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5页 |
1.1 研究区域概况 | 第8-9页 |
1.2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9页 |
1.3 国内外对空气泡沫驱油技术的研究现状 | 第9-13页 |
1.3.1 国外泡沫提高注气釆收率技术应用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1.3.2 国内泡沫提高注气釆收率技术应用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1.3.3 泡沫驱油机理研究 | 第12-13页 |
1.4 研究思路 | 第13-14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1.4.2 技术路线 | 第14页 |
1.5 研究成果 | 第14-15页 |
第二章 油藏地质研究 | 第15-34页 |
2.1 研究区概况 | 第15页 |
2.1.1 区域自然地理概况 | 第15页 |
2.1.2 研究区勘探开发现状 | 第15页 |
2.2 地层特征 | 第15-20页 |
2.2.1 储层非均质性研究 | 第16-19页 |
2.2.2 储层的分类及其评价 | 第19-20页 |
2.3 油藏特征 | 第20-24页 |
2.3.1 油藏温压系统 | 第20页 |
2.3.2 储层原油性质 | 第20-22页 |
2.3.3 地层水及注入水性质 | 第22页 |
2.3.4 油水相渗特征 | 第22-24页 |
2.4 储层敏感性实验研究 | 第24-33页 |
2.4.1 速敏性评价 | 第26-27页 |
2.4.2 盐敏性评价 | 第27-28页 |
2.4.3 水敏性评价 | 第28-29页 |
2.4.4 酸敏性评价 | 第29-30页 |
2.4.5 碱敏性评价 | 第30-31页 |
2.4.6 应力敏感性评价 | 第31-33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第三章 泡沫液体系研究 | 第34-53页 |
3.1 用地层水初选起泡剂 | 第34-36页 |
3.1.1 不同起泡剂起泡情况(0.5%浓度) | 第34-35页 |
3.1.2 不同起泡剂起泡情况(0.1%浓度) | 第35-36页 |
3.2 界面张力评价初选起泡剂 | 第36-37页 |
3.2.1 用地面水配泡沫液界面张力评价初选起泡剂 | 第36页 |
3.2.2 用地层水配泡沫液界面张力评价初选起泡剂 | 第36-37页 |
3.3 泡沫添加剂优选 | 第37-44页 |
3.3.1 天然稳泡剂 | 第38页 |
3.3.2 高分子化合物 | 第38-41页 |
3.3.3 添加无机盐 | 第41页 |
3.3.4 阻垢剂的影响 | 第41-43页 |
3.3.5 缓蚀剂的影响 | 第43-44页 |
3.3.6 复合稳泡剂 | 第44页 |
3.4 泡沫液粘度 | 第44-46页 |
3.4.1 用毛细管粘度计测泡沫液粘度 | 第44-45页 |
3.4.2 用旋转粘度计测泡沫表观粘度 | 第45-46页 |
3.5 泡沫影响因素 | 第46-51页 |
3.5.1 起泡剂浓度 | 第46-48页 |
3.5.2 水矿化度(抗盐性) | 第48-49页 |
3.5.3 pH值(抗酸性) | 第49页 |
3.5.4 温度 | 第49-50页 |
3.5.5 地层吸附 | 第50页 |
3.5.6 泡沫液与原油界面张力随时间变化影响实验 | 第50-51页 |
3.6 泡沫液的滤膜系数 | 第51页 |
3.7 泡沫液体系的确定 | 第51-52页 |
3.8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第四章 空气泡沫腐蚀性研究 | 第53-59页 |
4.1 主要实验仪器设备和药品 | 第53-54页 |
4.1.1 实验仪器设备 | 第53页 |
4.1.2 实验药品 | 第53-54页 |
4.2 腐蚀失重实验主要步骤 | 第54-59页 |
4.2.1 失重挂片的制备 | 第54页 |
4.2.2 实验步骤 | 第54-55页 |
4.2.3 地表水配制泡沫液的腐蚀实验结果 | 第55-59页 |
第五章 现场工艺及应用效果 | 第59-63页 |
5.1 空气泡沫注入方式及管网 | 第59页 |
5.2 空气泡沫注入参数 | 第59-60页 |
5.3 安全防范 | 第60页 |
5.4 效果分析 | 第60-63页 |
5.4.1 区域效果 | 第60-61页 |
5.4.2 典型受益井效果 | 第61-63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63-64页 |
致谢 | 第64-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68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 第68-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