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4-40页 |
1.1 引言 | 第14页 |
1.2 白光 LED | 第14-17页 |
1.2.1 白光 LED 的发展 | 第14-16页 |
1.2.2 白光 LED 的实现方式 | 第16-17页 |
1.2.3 白光 LED 的优点 | 第17页 |
1.3 稀土发光材料 | 第17-27页 |
1.3.1 稀土发光材料概述 | 第17-18页 |
1.3.2 稀土离子的光谱特性 | 第18-20页 |
1.3.3 稀土发光材料常用基质 | 第20-22页 |
1.3.4 稀土发光材料的制备方法 | 第22-25页 |
1.3.5 稀土发光材料的研究进展 | 第25-27页 |
1.4 本课题研究意义、主要内容及创新点 | 第27-30页 |
1.4.1 研究意义 | 第27-28页 |
1.4.2 研究内容 | 第28-29页 |
1.4.3 主要创新点 | 第29-30页 |
参考文献 | 第30-40页 |
第2章 高温固相法制备Eu~(3+)掺杂红色荧光粉 | 第40-70页 |
2.1 引言 | 第40-41页 |
2.2 实验部分 | 第41-42页 |
2.2.1 MRE(MoO_4)_2:Eu~(3+)的制备 | 第41页 |
2.2.2 NaRE(WO_4)2:Eu~(3+)的制备 | 第41-42页 |
2.2.3 MLa(WO_4)_2:Eu~(3+)的制备 | 第42页 |
2.2.4 样品的测试与表征 | 第42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42-64页 |
2.3.1 MRE(MoO_4)_2:Eu~(3+)的物相分析 | 第42-46页 |
2.3.2 MRE(MoO_4)_2:Eu~(3+)的发光特性 | 第46-54页 |
2.3.3 NaRE(WO_4)_2:Eu~(3+)的物相分析 | 第54-55页 |
2.3.4 NaRE(WO_4)_2:Eu~(3+)的发光特性 | 第55-61页 |
2.3.5 MLa(WO_4)_2:Eu~(3+)的物相分析 | 第61-62页 |
2.3.6 MLa(WO_4)_2:Eu~(3+)的发光特性 | 第62-64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64-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70页 |
第3章 高温固相法制备LiLa(MoO_4)X(WO_4)_2-X:Tm~(3+),Dy~(3+)荧光粉 | 第70-92页 |
3.1 引言 | 第70-72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72页 |
3.2.1 LiLa(MoO_4)X(WO_4)_2-X:Tm~(3+),Dy~(3+)的制备 | 第72页 |
3.2.2 样品的测试与表征 | 第72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72-86页 |
3.3.1 热分析 | 第72-73页 |
3.3.2 物相及形貌分析 | 第73-77页 |
3.3.3 Tm~(3+)单掺LiLa(WO_4)_2的发光特性 | 第77-78页 |
3.3.4 Dy~(3+)单掺LiLa(WO_4)_2的发光特性 | 第78-80页 |
3.3.5 LiLa(WO_4)_2:Tm~(3+),Dy~(3+)的能量传递机理 | 第80-84页 |
3.3.6 LiLa(MoO_4)X(WO_4)_2-X:Tm~(3+),Dy~(3+)可调的发光特性 | 第84-86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86-87页 |
参考文献 | 第87-92页 |
第4章 水热合成法制备SrMoO_4:Eu~(3+),Sm~(3+)荧光粉 | 第92-110页 |
4.1 引言 | 第92-93页 |
4.2 实验部分 | 第93-94页 |
4.2.1 SrMoO_4:Eu~(3+),Sm~(3+)的制备 | 第93页 |
4.2.2 样品的测试与表征 | 第93-94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94-105页 |
4.3.1 物相及形貌分析 | 第94-98页 |
4.3.2 Eu~(3+)单掺SrMoO_4的发光特性 | 第98-99页 |
4.3.3 Sm~(3+)单掺SrMoO_4的发光特性 | 第99-100页 |
4.3.4 SrMoO_4:Eu~(3+),Sm~(3+)的发光特性 | 第100-105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105-106页 |
参考文献 | 第106-110页 |
第5章 水热合成法制备Dy~(3+)、Eu~(3+)/Tb~(3+)掺杂MMoO_4荧光粉 | 第110-132页 |
5.1 引言 | 第110-111页 |
5.2 实验部分 | 第111-112页 |
5.2.1 样品制备 | 第111页 |
5.2.2 样品的测试与表征 | 第111-112页 |
5.3 结果与讨论 | 第112-125页 |
5.3.1 物相及形貌分析 | 第112-113页 |
5.3.2 MMoO_4:Dy~(3+)荧光粉的发光特性 | 第113-120页 |
5.3.3 Eu~(3+)/Tb~(3+)共掺MMoO_4荧光粉的发光特性 | 第120-125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125-127页 |
参考文献 | 第127-132页 |
第6章 水热合成法制备NaLa(MoO_4)_2:Dy~(3+)荧光粉 | 第132-148页 |
6.1 引言 | 第132-133页 |
6.2 实验部分 | 第133-134页 |
6.2.1 NaLa(MoO_4)_2:Dy~(3+)的制备 | 第133-134页 |
6.2.2 样品的测试与表征 | 第134页 |
6.3 结果与讨论 | 第134-143页 |
6.3.1 物相及形貌分析 | 第134-137页 |
6.3.2 NaLa(MoO_4)_2:Dy~(3+)的发光特性 | 第137-143页 |
6.4 本章小结 | 第143-144页 |
参考文献 | 第144-148页 |
第7章 水热合成法制备CaXSrYBa1-X-YWO_4:Pr~(3+)/Ho~(3+)/Er~(3+)荧光粉 | 第148-166页 |
7.1 引言 | 第148-149页 |
7.2 实验部分 | 第149-151页 |
7.2.1 样品制备 | 第149-151页 |
7.2.2 样品的测试与表征 | 第151页 |
7.3 结果与讨论 | 第151-160页 |
7.3.1 物相及成分分析 | 第151-153页 |
7.3.2 形貌分析 | 第153-155页 |
7.3.3 SrWO_4:Pr~(3+)/Ho~(3+)/Er~(3+)的发光特性 | 第155-156页 |
7.3.4 掺杂浓度对SrWO_4:Pr~(3+)/Ho~(3+)/Er~(3+)发光性质的影响 | 第156-158页 |
7.3.5 基质对Ca_XSrYBa_(1-X-Y)WO_4:Pr~(3+)/Ho~(3+)/Er~(3+)发光性质的影响 | 第158-160页 |
7.4 本章小结 | 第160-161页 |
参考文献 | 第161-166页 |
第8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66-170页 |
8.1 结论 | 第166-168页 |
8.2 展望 | 第168-170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主要成果 | 第170-173页 |
致谢 | 第1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