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20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2.1 理论意义 | 第11页 |
1.2.2 实践意义 | 第11-12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7页 |
1.3.1 关于人才研究 | 第12-13页 |
1.3.2 关于高等院校人才研究 | 第13页 |
1.3.3 关于贡献测度研究 | 第13-16页 |
1.3.4 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 第16-17页 |
1.4 研究内容及方法 | 第17-20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17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17-20页 |
第2章 研究基础理论 | 第20-30页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第20-21页 |
2.1.1 人才 | 第20页 |
2.1.2 高等院校 | 第20页 |
2.1.3 高等院校人才 | 第20页 |
2.1.4 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 | 第20-21页 |
2.2 人力资本理论 | 第21-24页 |
2.2.1 人力资本内涵 | 第21-22页 |
2.2.2 人力资本形成理论 | 第22-23页 |
2.2.3 人力资本要素理论 | 第23-24页 |
2.3 经济增长理论 | 第24-26页 |
2.3.1 古典经济增长理论 | 第24页 |
2.3.2 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 | 第24-25页 |
2.3.3 新经济增长理论 | 第25-26页 |
2.4 基于人力资本的经济发展理论 | 第26-30页 |
2.4.1 人力资本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理论 | 第26-28页 |
2.4.2 人力资本促进经济发展的理论模型 | 第28-30页 |
第3章 高等院校人才对经济发展的贡献机理及测度模型构建 | 第30-52页 |
3.1 高等院校人才对经济发展的贡献机理 | 第30-36页 |
3.1.1 高等院校人才对经济发展的贡献路径分析 | 第31-33页 |
3.1.2 高等院校人才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点分析 | 第33-34页 |
3.1.3 高等院校人才对经济发展的贡献效果分析 | 第34-36页 |
3.2 高等院校人才对经济发展的贡献测度模型构建 | 第36-39页 |
3.2.1 测度模型的构建思路 | 第36-37页 |
3.2.2 测度的理论模型及计算模型 | 第37-39页 |
3.3 高等院校人才对经济发展的贡献测度流程 | 第39-40页 |
3.4 高等院校人才对经济发展的贡献测度方法 | 第40-52页 |
3.4.1 高等院校人才贡献率计算方法 | 第40-45页 |
3.4.2 高等院校不同层次人才贡献率计算方法 | 第45-52页 |
第4章 吉林省高等院校人才对经济发展的贡献总量及分层测度 | 第52-74页 |
4.1 吉林省经济发展及高等院校人才现状 | 第52-61页 |
4.1.1 吉林省经济发展现状 | 第52-60页 |
4.1.2 吉林省高等院校人才现状 | 第60-61页 |
4.2 吉林省高等院校人才产出现状 | 第61-65页 |
4.3 吉林省高等院校人才对经济发展的贡献总量测度 | 第65-69页 |
4.3.1 数据处理 | 第65-67页 |
4.3.2 实证分析 | 第67-69页 |
4.3.3 计算结果 | 第69页 |
4.4 吉林省高等院校不同层次人才对经济发展的贡献测度 | 第69-74页 |
4.4.1 吉林省高等院校不同层次人才折算系数确定 | 第69-71页 |
4.4.2 吉林省高等院校不同层次人才数量确定 | 第71-72页 |
4.4.3 吉林省高等院校不同层次人才贡献率计算 | 第72-74页 |
第5章 吉林省高等院校人才对经济发展的贡献测度结果分析及对策建议 | 第74-84页 |
5.1 吉林省高等院校人才对经济发展的贡献测度结果分析 | 第74-78页 |
5.1.1 人才对经济发展的贡献总量测度结果分析 | 第74-77页 |
5.1.2 不同层次人才对经济发展的贡献测度结果分析 | 第77-78页 |
5.2 提高吉林省高等院校人才对经济发展贡献的对策建议 | 第78-84页 |
5.2.1 树立服务经济发展的意识 | 第79-80页 |
5.2.2 改善吉林省高等院校人才资本 | 第80-81页 |
5.2.3 完善相关制度建设 | 第81-82页 |
5.2.4 提高学生培养质量 | 第82-84页 |
结论 | 第84-86页 |
参考文献 | 第86-90页 |
致谢 | 第9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