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工人、农民、青年、妇女运动与组织论文--农民运动与组织论文--中国农民运动与组织论文--农民工作论文

大学生“村官”身份认同与离职倾向的关系研究--自我效能感的中介作用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1 绪论第11-16页
    1.1 研究背景第11-12页
    1.2 研究意义第12-14页
        1.2.1 理论意义第12-13页
        1.2.2 现实意义第13-14页
    1.3 研究目的第14页
    1.4 研究方法与过程第14-16页
        1.4.1 研究方法第14页
        1.4.2 研究过程第14-16页
2 文献综述第16-33页
    2.1 大学生“村官”相关文献综述第16-22页
        2.1.1 大学生“村官”产生的时代背景和意义第16-18页
        2.1.2 大学生“村官”计划的实施现状及问题第18-19页
        2.1.3 对大学生“村官”体制机制的研究第19-21页
        2.1.4 对大学生“村官”个体心理的研究第21-22页
    2.2 身份认同相关文献综述第22-25页
        2.2.1 身份认同的含义与相关概念第22-24页
        2.2.2 身份认同的影响因素第24-25页
        2.2.3 身份认同的相关研究第25页
    2.3 自我效能感的相关文献综述第25-29页
        2.3.1 自我效能感的概念及作用机制第25-27页
        2.3.2 自我效能感的影响因素第27-28页
        2.3.3 自我效能感的相关研究第28-29页
    2.4 离职倾向的相关文献综述第29-33页
        2.4.1 离职与离职倾向的概念第29-30页
        2.4.2 离职倾向的影响因素第30-31页
        2.4.3 离职倾向的相关研究第31-33页
3 实证分析—以江苏省大学生“村官”为例第33-48页
    3.1 江苏省大学生“村官”情况第33页
    3.2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第33-37页
        3.2.1 身份认同与离职倾向第33-35页
        3.2.2 自我效能感与离职倾向第35-36页
        3.2.3 自我效能感的中介作用第36-37页
    3.3 数据获取、整理及分析第37-48页
        3.3.1 调查程序与样本结构第37-38页
        3.3.2 调查程序与样本结构第38-39页
        3.3.3 量表的信度检验第39-40页
        3.3.4 量表的效度检验第40-43页
        3.3.5 相关性分析第43页
        3.3.6 回归分析第43-48页
4 研究结论与建议第48-53页
    4.1 研究结论与总结第48-50页
    4.2 研究建议第50-52页
        4.2.1 提高大学生“村官”的身份认同第50-51页
        4.2.2 提高大学生“村官”的自我效能感第51页
        4.2.3 重视大学生“村官”的心理状态第51-52页
    4.3 研究局限及展望第52-53页
参考文献第53-56页
附录第56-59页
致谢第59-60页

论文共6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空中侦察图像信息可靠传输系统设计
下一篇:基于邻居协作的无线传感器网络故障检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