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25页 |
1 选题依据 | 第9-10页 |
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0-20页 |
2.1 茶叶产业化经营的理论 | 第10-16页 |
2.1.1 茶叶产业化经营的理论依据 | 第10-12页 |
2.1.2 茶叶产业化的内涵及其要素 | 第12-13页 |
2.1.3 茶叶产业化的要素 | 第13-14页 |
2.1.4 茶叶产业化经营的主要模式 | 第14-15页 |
2.1.5 茶业产业化利益分配的主要方式 | 第15-16页 |
2.2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6-18页 |
2.3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8-20页 |
3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20-22页 |
4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22-25页 |
4.1 研究思路 | 第22页 |
4.2 研究内容 | 第22页 |
4.3 技术路线图 | 第22-25页 |
第二章 平阳县茶叶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 第25-35页 |
1 平阳县自然资源概况 | 第25页 |
2 温光资源对茶树早生的影响 | 第25-26页 |
3 平阳茶叶产业现状 | 第26-31页 |
3.1 平阳茶叶产业规模 | 第28页 |
3.2 良种茶园建设 | 第28-29页 |
3.3 茶叶产业化企业规模 | 第29-30页 |
3.4 茶叶品牌创建和茶文化的开展 | 第30-31页 |
4 平阳县茶叶产业优势分析 | 第31-35页 |
4.1 发展条件 | 第32页 |
4.1.1 优越的生态条件 | 第32页 |
4.1.2 丰富的品种资源 | 第32页 |
4.2 产业优势 | 第32-35页 |
4.2.1 茶叶产业链长,经济效益好 | 第32-33页 |
4.2.2 产业基础优势 | 第33页 |
4.2.3 茶叶产业化政策优势 | 第33页 |
4.2.4 产品特色优势 | 第33-35页 |
第三章 平阳县茶叶产业化存在的问题 | 第35-39页 |
1 产业规模偏小,品种结构单一 | 第35页 |
2 茶园基础设施薄弱,茶叶加工技术水平有待提高 | 第35-36页 |
3 品牌知名度不高,市场营销网络不健全 | 第36-37页 |
4 茶叶企业实力不强,相关茶品产业发展滞后 | 第37页 |
5 缺乏品种结构合理性 | 第37页 |
6 其它问题 | 第37-39页 |
6.1 茶叶农残 | 第37-38页 |
6.2 生产用工紧缺,成本提高 | 第38页 |
6.3 茶叶产业链有待改善 | 第38-39页 |
第四章 平阳茶叶产业化发展对策 | 第39-53页 |
1 加强茶树栽培管理技术创新,优化茶类品种结构 | 第39-42页 |
1.1 加快低耗高效综合栽培技术的创新 | 第39页 |
1.2 实施茶园有害生物综合治理的无公害生产技术 | 第39-40页 |
1.3 建设良种茶园 | 第40页 |
1.4 优化茶类产品类别 | 第40-41页 |
1.5 优化品种结构 | 第41-42页 |
2 加强示范园区建设,发挥区域优势,优化区域布局 | 第42-43页 |
2.1 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的作用 | 第42页 |
2.2 主导产业示范区与精品园建设 | 第42-43页 |
2.3 发挥区域优势,优化区域布局 | 第43页 |
3 大力发展茶叶精深加工制作技术,加快机械化发展步伐 | 第43-46页 |
3.1 大力开发茶叶精深加工制作技术 | 第43-45页 |
3.2 大力推广使用机械生产茶叶 | 第45-46页 |
4 实施品牌战略,实现产品名优化、特色化 | 第46-48页 |
4.1 统一品牌,实行标准化管理 | 第47页 |
4.2 以活动打造品牌,扩大市场影响 | 第47-48页 |
5 拓展市场营销,实现销售网络化 | 第48-50页 |
5.1 强化茶叶包装,重视商标注册 | 第48页 |
5.2 执行绿色质量标准,创立绿色品牌 | 第48-49页 |
5.3 完善销售网络,扩大销售渠道 | 第49页 |
5.4 创新茶叶营销方式 | 第49-50页 |
6 实施科技兴茶,推动茶业现代化 | 第50-51页 |
6.1 切实改善科技兴茶环境 | 第50页 |
6.2 建立和健全科技服务体系 | 第50-51页 |
6.3 全面革新技术推广方法 | 第51页 |
7 挖掘、提升平阳茶文化 | 第51-53页 |
第五章 讨论与结论 | 第53-57页 |
1 讨论 | 第53-55页 |
1.1 平阳县茶叶生产现状 | 第53页 |
1.2 平阳县茶叶生产存在的问题 | 第53-54页 |
1.3 平阳县茶叶生产对策分析 | 第54页 |
1.4 本研究的特色与创新 | 第54页 |
1.5 下一步研究设想 | 第54-55页 |
2 结论 | 第55-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59页 |
附件一 | 第59-63页 |
致谢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