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海洋学论文--海洋基础科学论文--海洋地质学论文--海洋地球化学论文

南黄海海岸带和内陆架地质碳汇能力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前言第10-16页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第10-12页
    1.2 研究现状与存在问题第12-14页
    1.3 本研究概况第14-16页
第2章研究区域概况第16-30页
    2.1 研究区地理位置第16页
    2.2 黄海区域概况第16-24页
        2.2.1 黄海地质概况第16-21页
        2.2.2 黄海主要入海河流第21-22页
        2.2.3 温度和盐度第22页
        2.2.4 海流和水团第22-23页
        2.2.5 潮汐和潮流第23-24页
    2.3 胶州湾区域概况第24-28页
        2.3.1 地形地貌第24-26页
        2.3.2 表层沉积第26-27页
        2.3.3 大沽河第27-28页
    2.4 连云港南部海岸第28-30页
        2.4.1 地质概况第28页
        2.4.2 第四纪地层第28-30页
第3章材料与方法第30-43页
    3.1 样品采集第31-35页
        3.1.1 胶州湾大沽河.柱状样采集第31-33页
        3.1.2 连云港南部海积平原钻孔样采集第33-35页
        3.1.3 南黄海西部内陆架区样品采集第35页
    3.2 样品处理第35-36页
    3.3 实验原理与方法第36-43页
        3.3.1 粒度测定第36-38页
        3.3.2 放射性同位素测年第38-40页
        3.3.3 有机碳、氮测定第40-41页
        3.3.4 总碳/有机碳埋藏量估算方法第41-43页
第4章沉积地层第43-65页
    4.1 大沽河口滨海湿地第43-51页
        4.1.0 年代地层第43-44页
        4.1.1 岩性地层第44-51页
        4.1.3 全新世地层第51页
    4.2 连云港南部海积平原第51-57页
        4.2.1 年代地层第51-52页
        4.2.2 岩性地层第52-56页
        4.2.3 全新世地层第56-57页
    4.3 南黄海西部内陆架第57-65页
        4.3.1 SYS-0701孔地层第57-59页
        4.3.2 QD03孔地层第59-62页
        4.3.3 短柱状样第62-63页
        4.3.4 全新世地层第63-65页
第5章有机碳分布第65-71页
    5.1 大沽河口滨海湿地第65-67页
    5.2 连云港南部海积平原第67-68页
    5.3 南黄海西部内陆架第68-71页
第6章地质碳埋藏能力评估与讨论第71-79页
    6.1 碳通量与埋藏能力第71-74页
        6.1.1 大沽河口滨海湿地碳通量与埋藏能力第71-72页
        6.1.2 连云港南部海积平原碳通量与埋藏能力第72-73页
        6.1.3 南黄海西部内陆架区碳通量与埋藏能力第73-74页
    6.2 对比与讨论第74-79页
        6.2.1 现代河口滨海湿地第74-76页
        6.2.2 古滨海湿地第76页
        6.2.3 陆架区第76-79页
第7章结论第79-81页
致谢第81-82页
参考文献第82-87页
附录第87-88页
    个人简历第87-88页
    发表的学术论文第88页

论文共8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藁城市滹沱河傍河带示范区地下水回灌模式研究
下一篇:阴—非离子型有机蒙脱石的制备、表征及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