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一章 有机不对称催化串联反应在构建环状化合物中的应用 | 第7-39页 |
1.1 前言 | 第7-8页 |
1.2 五元杂环化合物的合成 | 第8-14页 |
1.2.1 氮杂五元环的和合成 | 第8-9页 |
1.2.2 氧杂五元环的和合成 | 第9-11页 |
1.2.3 硫杂五元环的合成 | 第11-13页 |
1.2.4 其他五元杂环的合成 | 第13-14页 |
1.3 五元碳环的合成 | 第14-16页 |
1.4 六元杂环化合物的合成 | 第16-21页 |
1.4.1 氮杂六元环的合成 | 第16-19页 |
1.4.2 氧杂六元环的合成 | 第19-21页 |
1.5 六元碳环的合成 | 第21-31页 |
1.5.1 一级胺催化剂 | 第21-22页 |
1.5.2 二级胺催化剂 | 第22-29页 |
1.5.2.1 脯氨酸催化剂 | 第22-23页 |
1.5.2.2 脯氨酸衍生物催化剂 | 第23-27页 |
1.5.2.3 咪唑烷酮类催化剂 | 第27-28页 |
1.5.2.4 其他二级胺催化剂 | 第28-29页 |
1.5.3 金鸡纳碱衍生物催化剂 | 第29页 |
1.5.4 硫脲催化剂 | 第29-30页 |
1.5.5 两种催化剂组合 | 第30-31页 |
1.6 并环化合物的合成 | 第31-33页 |
1.7 螺环化合物的合成 | 第33-36页 |
1.8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参考文献 | 第37-39页 |
第二章 有机催化不对称Michael/Michael/Henry接力串联反应构建六取代手性环己烷骨架 | 第39-64页 |
2.1 前言 | 第39-40页 |
2.2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40-44页 |
2.2.1 串联反应条件优化 | 第40-42页 |
2.2.2 反应底物扩展 | 第42-44页 |
2.3 产物绝对构型及稳定性的确定 | 第44-45页 |
2.3.1 产物绝对构型的确定 | 第44-45页 |
2.3.2 产物热力学稳定性的确定 | 第45页 |
2.4 反应机理推测与验证 | 第45-47页 |
2.4.1 机理推测 | 第45-46页 |
2.4.2 机理验证 | 第46-47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47页 |
2.6 实验部分 | 第47-62页 |
2.6.1 仪器与试剂 | 第47-48页 |
2.6.2 催化剂的合成方法 | 第48-51页 |
2.6.3 串联反应的实验过程 | 第51页 |
2.6.4 反应产物的表征 | 第5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4页 |
附录 | 第64-89页 |
硕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89-90页 |
致谢 | 第9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