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3-21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3-15页 |
1.1.1 铁路客运票价的市场化改革倍受关注 | 第13-14页 |
1.1.2 多种铁路客运列车类型实行联合动态定价策略的重要性 | 第14页 |
1.1.3 在火车票定价中需要考虑旅客的选择行为 | 第14-15页 |
1.2 问题的提出 | 第15-16页 |
1.2.1 旅客针对不同铁路客运列车类型选择行为的描述 | 第15页 |
1.2.2 多种铁路客运列车类型联合动态定价模型 | 第15-16页 |
1.3 研究目标与研究意义 | 第16-17页 |
1.3.1 研究目标 | 第16-17页 |
1.3.2 研究意义 | 第17页 |
1.4 研究内容、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 第17-20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1.4.2 研究思路 | 第18-19页 |
1.4.3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 第19-20页 |
1.5 本文章节安排 | 第20-21页 |
第2章 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 第21-34页 |
2.1 文献检索情况概述 | 第21-24页 |
2.1.1 文献检索范围分析 | 第21页 |
2.1.2 相关文献情况分析 | 第21-22页 |
2.1.3 学术趋势分析 | 第22-24页 |
2.2 关于铁路客运定价的研究 | 第24-27页 |
2.2.1 铁路客运定价的基本理论 | 第25页 |
2.2.2 铁路客运定价的模型 | 第25-27页 |
2.3 关于顾客选择行为的研究 | 第27-29页 |
2.3.1 相同类型顾客选择行为 | 第27-28页 |
2.3.2 不同类型顾客选择行为 | 第28-29页 |
2.4 关于收益管理中的动态定价的研究 | 第29-31页 |
2.4.1 连续时间的动态定价 | 第29-30页 |
2.4.2 离散时间的动态定价 | 第30-31页 |
2.5 已有研究的贡献与不足 | 第31-33页 |
2.5.1 主要贡献 | 第31-32页 |
2.5.2 不足之处 | 第32-33页 |
2.6 已有研究对本文研究的主要启示 | 第33页 |
2.7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第3章 考虑顾客选择行为的动态定价策略的相关理论基础 | 第34-44页 |
3.1 前景理论 | 第34-38页 |
3.1.1 第一代前景理论 | 第34-36页 |
3.1.2 累积前景理论 | 第36-37页 |
3.1.3 第三代前景理论 | 第37-38页 |
3.2 离散选择模型 | 第38-41页 |
3.2.1 离散选择模型的相关概念 | 第38-39页 |
3.2.2 离散选择模型理论基础 | 第39页 |
3.2.3 离散选择模型的几种类型 | 第39-41页 |
3.3 最优性原理 | 第41-43页 |
3.3.1 最优性原理的说明 | 第41-42页 |
3.3.2 最优性原理的证明 | 第42-43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第4章 旅客针对不同铁路客运列车类型的选择概率模型 | 第44-57页 |
4.1 旅客乘车选择行为分析 | 第44-48页 |
4.1.1 铁路客流特点分析 | 第44-45页 |
4.1.2 铁路客运列车类型分析 | 第45-46页 |
4.1.3 影响旅客选择的因素分析 | 第46-48页 |
4.2 针对不同铁路客运列车类型的旅客感知效用评价 | 第48-52页 |
4.2.1 基本假设和符号说明 | 第49-50页 |
4.2.2 基于前景理论的感知效用评价模型 | 第50-52页 |
4.3 基于旅客感知效用的选择概率模型 | 第52-56页 |
4.3.1 选择概率模型的建立 | 第52-56页 |
4.3.2 选择概率的计算过程 | 第56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第5章 多种铁路客运列车类型联合动态定价策略模型 | 第57-66页 |
5.1 多种铁路客运列车类型联合动态定价问题描述 | 第57-59页 |
5.1.1 有关符号定义与说明 | 第57-58页 |
5.1.2 问题描述 | 第58-59页 |
5.2 多种铁路客运列车类型联合动态定价策略模型的构建 | 第59-61页 |
5.2.1 联合动态定价策略模型的构建 | 第59-60页 |
5.2.2 模型的有关说明 | 第60-61页 |
5.3 多种铁路客运列车类型联合动态定价策略模型的求解 | 第61-64页 |
5.3.1 联合动态定价策略模型求解的分析 | 第61-64页 |
5.3.2 联合动态定价策略模型的求解算法 | 第64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64-66页 |
第6章 潜在应用研究 | 第66-78页 |
6.1 S-D铁路多种客运列车类型联合动态定价问题的背景 | 第66-68页 |
6.1.1 S-D铁路交通概况 | 第66页 |
6.1.2 S-D铁路客流特点 | 第66-67页 |
6.1.3 S-D铁路实施动态定价的动因 | 第67-68页 |
6.2 S-D铁路多种客运列车类型联合动态定价问题的分析 | 第68-70页 |
6.2.1 符号定义与说明 | 第68-69页 |
6.2.2 S-D铁路多种列车类型联合动态定价问题的描述 | 第69-70页 |
6.3 旅客针对不同铁路客运列车类型的选择概率的确定 | 第70-74页 |
6.3.1 计算旅客针对不同列车类型的感知效用 | 第70-71页 |
6.3.2 计算旅客针对铁路客运不同列车类型的选择概率 | 第71-74页 |
6.4 多种铁路客运列车类型联合动态定价策略的确定 | 第74-76页 |
6.4.1 单种铁路客运列车类型动态定价策略的确定 | 第74-76页 |
6.4.2 多种铁路客运列车类型联合动态定价策略的确定及分析 | 第76页 |
6.5 本章小结 | 第76-78页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8-81页 |
7.1 本文的主要研究成果及结论 | 第78-79页 |
7.2 本文的主要贡献 | 第79页 |
7.3 本文的研究局限 | 第79-80页 |
7.4 今后研究工作展望 | 第80-81页 |
参考文献 | 第81-88页 |
致谢 | 第88-89页 |
作者简介 | 第89-9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