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7-9页 |
Abstract | 第9-10页 |
第一章 序论 | 第11-19页 |
1.1 广金钱草研究进展 | 第11-16页 |
1.1.1 生物学特征、生态习性及资源分布 | 第11页 |
1.1.2 广金钱草优良种质筛选 | 第11-12页 |
1.1.3 广金钱草产量和质量影响因素 | 第12-14页 |
1.1.4 广金钱草化学成分研究 | 第14-15页 |
1.1.5 药理作用 | 第15-16页 |
1.2 中药材区划研究进展 | 第16-18页 |
1.2.1 中药区划的概念 | 第16页 |
1.2.2 中药区划的方法 | 第16-18页 |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8-19页 |
第二章 野生广金钱草资源调查 | 第19-24页 |
2.1 材料 | 第19页 |
2.2 方法 | 第19-20页 |
2.2.1 文献调查 | 第19页 |
2.2.2 走访调查 | 第19页 |
2.2.3 现地调查 | 第19-20页 |
2.3 结果与分析 | 第20-21页 |
2.3.1 广金钱草野生资源现状 | 第20页 |
2.3.2 广金钱草生长环境及植物群落 | 第20-21页 |
2.3.3 广金钱草样本采集 | 第21页 |
2.4 结论与讨论 | 第21-24页 |
第三章 不同产地广金钱草化学成分含量测定 | 第24-36页 |
3.1 材料与仪器 | 第24页 |
3.1.1 材料 | 第24页 |
3.1.2 仪器 | 第24页 |
3.2 方法 | 第24-31页 |
3.2.1 夏佛塔苷含量测定 | 第24-27页 |
3.2.2 多糖含量测定 | 第27-29页 |
3.2.3 总黄酮含量测定 | 第29-31页 |
3.3 结果和分析 | 第31-35页 |
3.3.1 不同产地广金钱草化学成分含量方差分析 | 第31-32页 |
3.3.2 不同产地广金钱草化学成分含量聚类分析 | 第32-35页 |
3.4 结论与讨论 | 第35-36页 |
第四章 广金钱草生长和品质适宜性区划 | 第36-53页 |
4.1 材料 | 第36-37页 |
4.1.1 数据准备 | 第36-37页 |
4.2 方法 | 第37-40页 |
4.2.1 生态因子筛选 | 第37页 |
4.2.2 最大信息熵值模型(Maxent)预测生长适宜度 | 第37-39页 |
4.2.3 模型精度检验 | 第39页 |
4.2.4 广金钱草生长适宜性区划 | 第39页 |
4.2.5 广金钱草品质适宜性区划 | 第39-40页 |
4.3 结果和分析 | 第40-51页 |
4.3.1 生态因子筛选结果 | 第40-41页 |
4.3.2 Maxent模型预测准确性评价 | 第41-42页 |
4.3.3 广金钱草生态因子适宜性结果 | 第42-44页 |
4.3.4 生态因子与化学成分含量相关性结果 | 第44-46页 |
4.3.5 广金钱草生长适宜性等级划分 | 第46-47页 |
4.3.6 广金钱草生长适宜性区划结果 | 第47-48页 |
4.3.7 广金钱草品质适宜性区划结果 | 第48-50页 |
4.3.8 广金钱草品质适宜性区划结果验证 | 第50-51页 |
4.4 结论与讨论 | 第51-53页 |
第五章 全文总结 | 第53-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60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 第60-61页 |
致谢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