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引言 | 第7-9页 |
第一章 外资并购中国有资产流失法律问题概述 | 第9-16页 |
第一节 外资并购中国有资产流失法律问题的界定 | 第9-13页 |
一、国有资产的定义及分类 | 第9-11页 |
二、外资并购中的国有资产流失 | 第11-13页 |
第二节 外资并购所涉国有资产流失的情形 | 第13-16页 |
一、股权并购方式下国有资产的流失 | 第13-14页 |
二、资产并购方式下国有资产的流失 | 第14-16页 |
第二章 目标企业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的因素及法律应对 | 第16-24页 |
第一节 目标企业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的因素 | 第16-17页 |
一、目标企业未真正公开转让国有资产 | 第16-17页 |
二、目标企业对国有资产的评估不到位 | 第17页 |
第二节 目标企业转让资产对价无法最大化的原因 | 第17-22页 |
一、产权交易体系不完善 | 第18-19页 |
二、资产评估立法不完善 | 第19-22页 |
三、资产评估等中介机构不成熟 | 第22页 |
第三节 促使目标企业转让资产对价最大化的法律应对 | 第22-24页 |
一、完善产权交易市场机制 | 第22-23页 |
二、完善国有资产评估立法 | 第23页 |
三、发展专业的资产评估中介机构 | 第23-24页 |
第三章 监管者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的因素及法律应对 | 第24-30页 |
第一节 国资委及地方政府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的因素 | 第24-25页 |
一、国资委身份混同而难以尽职 | 第24页 |
二、地方政府政企不分 | 第24-25页 |
第二节 国资委及地方政府行为不当的原因 | 第25-27页 |
一、国有资产管理体系对国资委身份的设置不合理 | 第25-26页 |
二、地方政府存有寻租心理及所执行政策倾向不当 | 第26-27页 |
第三节 国资委及地方政府不当行为的法律应对 | 第27-30页 |
一、调整现行国有资产管理体系 | 第27-28页 |
二、完善国有资产监督方式 | 第28-30页 |
第四章 外国投资者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的因素及法律应对 | 第30-36页 |
第一节 外国投资者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的因素 | 第30-32页 |
一、外国投资者非适格主体 | 第30页 |
二、外国投资者的出资不到位 | 第30-31页 |
三、外方资产被高估 | 第31页 |
四、并购手续不全及相关问题未事先确定 | 第31-32页 |
第二节 外国投资者能够影响国有资产流失的原因 | 第32-33页 |
一、外资并购监管机构不专一 | 第32页 |
二、外资并购监管立法不完善 | 第32-33页 |
三、目标企业应对外资并购的经验不足 | 第33页 |
第三节 外国投资者并购监管问题的法律应对 | 第33-36页 |
一、明确单一的外资并购监管机构 | 第33-34页 |
二、完善外资并购监管立法 | 第34页 |
三、立法指引转让主体掌握外资并购流程 | 第34-36页 |
结语 | 第36-37页 |
参考文献 | 第37-39页 |
致谢 | 第3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