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废水的处理与利用论文

改性聚乙烯醇对环境废水中主要重金属离子的吸附行为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8页
第1章 引言第11-25页
    1.1 前言第11-13页
    1.2 水体中重金属污染的现状及危害第13-16页
        1.2.1 镉的来源及危害第14-15页
        1.2.2 铅的来源及危害第15页
        1.2.3 镍的来源及危害第15-16页
    1.3 饮用水中镉、铅、镍的处理方法第16-19页
        1.3.1 化学沉淀法第16页
        1.3.2 电化学法第16-17页
        1.3.3 吸附法第17-18页
        1.3.4 膜分离法第18-19页
        1.3.5 其他方法第19页
    1.4 突发性重金属水污染事故的应急技术方案第19-20页
    1.5 聚乙烯醇在吸附重金属离子方面的研究第20-22页
    1.6 本研究意义与内容第22-25页
        1.6.1 研究意义第22页
        1.6.2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第22-23页
        1.6.3 主要实物工作量第23-24页
        1.6.4 论文的创新点第24-25页
第2章 改性聚乙烯醇的制备与吸附性能研究第25-44页
    2.1 引言第25-26页
    2.2 实验试剂和实验仪器第26页
        2.2.1 实验仪器第26页
        2.2.2 实验试剂第26页
    2.3 改性聚乙烯醇吸附剂的制备第26-29页
        2.3.1 实验方法第26-28页
        2.3.2 样品性能的表征第28页
        2.3.3 静态吸附第28页
        2.3.4 Zeta电位的测定第28-29页
    2.4 结果讨论第29-42页
        2.4.1 聚乙烯醇改性前后的SEM和BET表征分析第29-31页
        2.4.2 改性聚乙烯醇的FT-IR表征分析第31-32页
        2.4.3 聚乙烯醇-马来酸酐共聚物制备影响因素第32-35页
        2.4.5 改性聚乙烯醇对重金属离子的静态吸附实验第35-41页
        2.4.6 改性聚乙烯醇固体表面Zeta电位第41-42页
    2.5 小结第42-44页
第3章 改性聚乙烯醇吸附重金属离子的平衡热力学与动力学模型拟合分析第44-79页
    3.1 改性聚乙烯醇吸附目标金属离子的热力学模型拟合分析第44-65页
        3.1.1 Langmuir模型第46-55页
        3.1.2 Freundlich模型第55-65页
    3.2 吸附动力学模型拟合第65-78页
        3.2.1 Pseudo一级动力学方程第69-73页
        3.2.2 Pseudo二级动力学第73-78页
    3.3 小结第78-79页
第4章 材料环境协调性评价第79-98页
    4.1 前言第79页
    4.2 改性聚乙烯醇功能性探讨第79-88页
        4.2.1 改性聚乙烯醇对镉离子污染废水的动态吸附影响因素第80-83页
        4.2.2 Thomas模型第83-84页
        4.2.3 Yoon-Nelson模型第84-86页
        4.2.4 Bed Depth Service Time模型第86-88页
    4.3 改性聚乙烯醇环境安全性评价第88-93页
        4.3.1 细胞MTT检测第88-91页
        4.3.2 动物急性毒性实验第91-93页
    4.4 改性聚乙烯醇的再生循环利用第93-95页
        4.4.1 脱附率第93-94页
        4.4.2 重复使用性能第94-95页
    4.5 改性聚乙烯醇的制备成本核算第95-97页
    4.6 小结第97-98页
第5章 改性聚乙烯醇的应用研究第98-107页
    5.1 引言第98页
    5.2 改性聚乙烯醇在低浓度镉污染废水中的应用研究第98-102页
        5.2.1 非循环体系的动态吸附实验第98-100页
        5.2.2 循环体系的动态吸附实验第100-102页
    5.3 改性聚乙烯醇在电镀工厂废水的应用研究第102-105页
        5.3.1 生产废水的静态吸附研究第102-103页
        5.3.2 生产废水动态柱吸附研究第103-104页
        5.3.3 生产废水循环体系动态吸附实验第104-105页
    5.4 小结第105-107页
结论第107-109页
致谢第109-110页
参考文献第110-131页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第131-132页
附录第132页

论文共13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西藏尼玛地区古近系牛堡组古湖平面变化的沉积地球化学记录
下一篇:深埋隧道围岩脆性破裂的微震监测及岩爆解译与预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