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6页 |
目录 | 第6-9页 |
符号说明 | 第9-10页 |
第1章 前言与综述 | 第10-24页 |
1 tRNA背景 | 第10-22页 |
·tRNA的发现 | 第11页 |
·tRNA的加工 | 第11-13页 |
·原核生物tRNA 3'端加工 | 第11-12页 |
·真核生物tRNA前体3'端加工 | 第12-13页 |
·核酸内切酶tRNase Z | 第13-17页 |
·tRNase Z的类型 | 第13-15页 |
·tRNase Z的结构 | 第15页 |
·tRNase Z功能 | 第15-17页 |
·tRNase Z与疾病 | 第17页 |
·核定位信号序列(Nuclear Localization Signal,NLS) | 第17-19页 |
·核定位序列的发现 | 第18页 |
·核定位序列的种类 | 第18-19页 |
·核定位信号的研究方法 | 第19页 |
·绿色荧光蛋白(GFP) | 第19-20页 |
·模式生物---粟酒裂殖酵母(Schizosaccharomyces pombe) #11展望 | 第20-21页 |
·裂殖酵母线粒体mRNA3’端加工 | 第21-22页 |
展望 | 第22-24页 |
第2章 粟酒裂殖酵母SpTrz1p核定位序列的研究 | 第24-43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26-37页 |
·材料 | 第26页 |
·培养基 | 第26-28页 |
·实验方法 | 第28-37页 |
·实验结果 | 第37-41页 |
·各个截短片段克隆构建 | 第37-38页 |
·验证各个截短克隆片段是否成功插入 | 第38-39页 |
·各个截短质粒线性化 | 第39页 |
·各个不同截短片段的共定位结果 | 第39-41页 |
·讨论 | 第41-43页 |
第3章 粟酒裂殖酵母线粒体tRNA 3'末端加工机制研究 | 第43-50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44-47页 |
·材料 | 第45页 |
·培养基 | 第45页 |
·实验方法 | 第45-47页 |
·实验结果 | 第47-48页 |
·trz2~+引起的温度敏感型菌株的救活实验 | 第47页 |
·trz2~+引起的温度敏感型菌株yGW的生长曲线测定 | 第47-48页 |
·讨论 | 第48-50页 |
·trz2~+引起的温度敏感型菌株的救活实验 | 第48页 |
·trz2~+引起的温度敏感型菌株yGW的生长曲线测定 | 第48-50页 |
第4章 粟酒裂殖酵母凋亡基因pcd1~+温度敏感型菌株的构建 | 第50-57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51页 |
·材料 | 第51页 |
·培养基 | 第51页 |
·引物 | 第51页 |
·实验方法 | 第51-53页 |
·构建含T_(adh1)终止子和pcd1+下游序列的pAF1克隆 | 第52页 |
·构建含pcd1~+基因、T_(adh1)终止子和pcd1~+下游序列的pAF1的模板克隆 | 第52页 |
·扩增含pcd1~+基因、T_(adh1)终止子、His标签片段、pcd1~+下游序列的突变片段 | 第52-53页 |
·测序载体的构建 | 第53页 |
·酵母醋酸锂(Li-Ac)转化目的片段 | 第53页 |
·筛选温度敏感菌株 | 第53页 |
·结果 | 第53-56页 |
·易错PCR突变率测定 | 第53-54页 |
·随机易错PCR结果 | 第54页 |
·多轮PCR扩增效果 | 第54-55页 |
·温度敏感菌株的筛选结果 | 第55-56页 |
·讨论 | 第56-57页 |
第5章 结论 | 第57-58页 |
附录一 主要仪器 | 第58-59页 |
附录二 课题所用的酵母菌株 | 第59-60页 |
附录三 课题所用的质粒 | 第60-61页 |
附录四 课题所用的引物 | 第6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8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第68-69页 |
致谢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