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6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0-11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 | 第11-16页 |
1.2.1 林果产品资源的研究 | 第11-13页 |
1.2.2 林果产品资源种植与土壤的关系研究 | 第13-14页 |
1.2.3 研究综述的评价 | 第14-16页 |
第二章 林果资源品种发展概况 | 第16-23页 |
2.1 中国林果资源品种发展概述 | 第16-17页 |
2.2 西北干旱区林果资源品种发展概况 | 第17页 |
2.3 新疆林果资源品种发展概况 | 第17-20页 |
2.4 哈密绿洲林果资源发展概述 | 第20-23页 |
2.4.1 哈密绿洲概况 | 第20-21页 |
2.4.2 林果产品资源的种类 | 第21页 |
2.4.3 林果产品资源的时空分布特征 | 第21-23页 |
第三章 研究区概况 | 第23-28页 |
3.1 研究区选择 | 第23-24页 |
3.2 研究区概况 | 第24-28页 |
3.2.1 自然地理环境 | 第24-26页 |
3.2.2 社会经济状况 | 第26-28页 |
第四章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第28-41页 |
4.1 研究内容 | 第28页 |
4.1.1 哈密大枣的品质属性分析 | 第28页 |
4.1.2 哈密大枣种植的土壤理化性质分析 | 第28页 |
4.1.3 哈密大枣与土壤理化性质的相关性分析及模型检验 | 第28页 |
4.2 研究方法 | 第28-41页 |
4.2.1 研究方法 | 第28-39页 |
4.2.2 研究环境 | 第39-40页 |
4.2.3 技术路线 | 第40-41页 |
第五章 哈密大枣品质属性与土壤理化性质分析 | 第41-52页 |
5.1 哈密大枣品质特征分析 | 第41-43页 |
5.1.1 主产区大枣品质属性特分析 | 第41-42页 |
5.1.2 非主产区大枣品质特征 | 第42-43页 |
5.1.3 哈密大枣主产区与非主产区大枣品质异同分析 | 第43页 |
5.2 哈密大枣枣园土壤理化性质特征分析 | 第43-50页 |
5.2.1 大枣主产区枣园土壤物理性质分析 | 第43-46页 |
5.2.2 大枣主产区枣园土壤化学性质分析 | 第46-50页 |
5.3 大枣主产区与非主产区枣园土壤理化性质异同分析 | 第50-52页 |
5.3.1 花园乡枣园土壤理化性质分析 | 第50-51页 |
5.3.2 大枣主产区与非主产区枣园土壤理化性质异同 | 第51-52页 |
第六章 土壤理化性质对哈密大枣品质的影响研究 | 第52-69页 |
6.1 土壤理化性质与大枣品质属性的空间特征分析 | 第52-62页 |
6.1.1 主产区大枣品质属性的空间分布特征 | 第52-56页 |
(1) 大枣品质因子空间变异结构分析 | 第52-54页 |
(2) 大枣品质属性的空间分布特征 | 第54-56页 |
6.1.2 主产区枣园土壤理化性质的空间分布特征 | 第56-60页 |
(1) 土壤理化因子空间变异结构分析 | 第56-58页 |
(2) 土壤理化因子的空间分布特征 | 第58-60页 |
6.1.3 土壤理化性质与大枣品质因子的空间相关性 | 第60-62页 |
6.2 土壤理化因子与大枣品质因子的相关性分析 | 第62-67页 |
6.2.1 灰色关联度分析 | 第62-65页 |
6.2.2 典型相关分析 | 第65-67页 |
6.3 主产区大枣品质因子回归模型的建立 | 第67-69页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9-73页 |
7.1 结论 | 第69-71页 |
7.2 不足与展望 | 第71-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81页 |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81-82页 |
致谢 | 第82-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