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信标节点的无线传感器网络定位算法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图索引 | 第9-11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8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1-15页 |
1.1.1 无线传感器网络 | 第11-13页 |
1.1.2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节点定位 | 第13页 |
1.1.3 节点定位遇到的困惑 | 第13-14页 |
1.1.4 无信标节点定位的提出 | 第14-15页 |
1.2 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1.2.1 研究目标 | 第15页 |
1.2.2 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1.2.3 研究意义 | 第16页 |
1.3 论文组织 | 第16-17页 |
1.4 本章小结 | 第17-18页 |
第2章 节点定位技术的研究 | 第18-29页 |
2.1 节点定位常用的测距技术 | 第18-20页 |
2.1.1 接收信号强度指示 | 第18页 |
2.1.2 到达时间 | 第18-19页 |
2.1.3 到达时间差 | 第19页 |
2.1.4 到达角度 | 第19-20页 |
2.2 节点位置估算方法 | 第20-23页 |
2.2.1 三边测量法 | 第20-21页 |
2.2.2 三角测量法 | 第21页 |
2.2.3 极大似然估计法 | 第21-23页 |
2.3 定位算法的分类 | 第23-24页 |
2.4 典型的基于信标节点定位算法 | 第24-26页 |
2.4.1 质心算法 | 第24-25页 |
2.4.2 DV-Hop定位算法 | 第25页 |
2.4.3 APIT定位算法 | 第25-26页 |
2.5 典型的无信标节点定位算法 | 第26-28页 |
2.5.1 SPA算法 | 第26-27页 |
2.5.2 聚类SPA算法 | 第27-28页 |
2.5.3 MAP-Growing算法 | 第28页 |
2.5.4 AFL定位算法 | 第28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28-29页 |
第3章 基于分簇的分布式无信标节点定位算法设计 | 第29-46页 |
3.1 引言 | 第29页 |
3.2 基本术语 | 第29-30页 |
3.3 问题的提出与解决 | 第30-31页 |
3.4 基本思想 | 第31-32页 |
3.5 簇形成阶段 | 第32-34页 |
3.6 簇内同步阶段 | 第34-38页 |
3.7 全局同步阶段 | 第38-45页 |
3.7.1 选择全局同步策略 | 第38页 |
3.7.2 待定位定点簇分类 | 第38-39页 |
3.7.3 第一类节点簇定位 | 第39-43页 |
3.7.4 第二类节点簇定位 | 第43-45页 |
3.8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第4章 仿真实验与分析 | 第46-62页 |
4.1 仿真实验设计 | 第46-48页 |
4.1.1 仿真工具介绍 | 第46页 |
4.1.2 仿真环境设计 | 第46-47页 |
4.1.3 性能评价指标 | 第47-48页 |
4.2 仿真结果:参数选择 | 第48-51页 |
4.2.1 距离测量误差与定位误差 | 第49-50页 |
4.2.2 全局同步策略与定位误差 | 第50-51页 |
4.3 仿真结果:与聚类SPA算法的性能比较 | 第51-61页 |
4.3.1 网络覆盖率的比较 | 第52-58页 |
4.3.2 定位误差率的比较 | 第58-60页 |
4.3.3 通信开销的比较 | 第60-61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61-62页 |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2-64页 |
5.1 本文总结 | 第62页 |
5.2 未来展望 | 第62-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7页 |
致谢 | 第67-68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和成果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