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型农产品分选机的视觉信息处理和系统控制方法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1 前言 | 第9-16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2.3 研究发展趋势 | 第13页 |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第13-16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1.3.2 技术路线 | 第14-16页 |
2 农产品分选机的理论基础 | 第16-24页 |
2.1 分选机结构设计 | 第16-18页 |
2.2 机器视觉系统 | 第18-21页 |
2.2.1 图像采集室 | 第18-20页 |
2.2.2 机器视觉核心 | 第20-21页 |
2.3 控制系统 | 第21-22页 |
2.3.1 控制系统外围设备 | 第21-22页 |
2.3.2 控制系统核心 | 第22页 |
2.4 分选机功能模块设计 | 第22-24页 |
3 视觉信息处理设计方案 | 第24-46页 |
3.0 DSP开发套件与IMGLIB函数库 | 第24-25页 |
3.1 图像处理流程设计 | 第25页 |
3.2 图像转码、截取与预处理 | 第25-27页 |
3.3 畸变校正 | 第27-33页 |
3.3.1 控制点的获取 | 第28-29页 |
3.3.2 畸变点与理想点的映射关系 | 第29-30页 |
3.3.3 双线性内插法计算灰度值 | 第30-31页 |
3.3.4 畸变校正实验分析 | 第31-33页 |
3.4 彩色图像分割与种子填充 | 第33-36页 |
3.5 形态学处理 | 第36-37页 |
3.6 目标大小与颜色判定 | 第37-38页 |
3.7 破损检测 | 第38-41页 |
3.7.1 破损检测原理 | 第38页 |
3.7.2 获取外围像素点 | 第38-39页 |
3.7.3 获取最小外接圆圆心和半径 | 第39-40页 |
3.7.4 破损判定 | 第40-41页 |
3.8 DSP算法优化 | 第41-46页 |
3.8.1 DSP主流优化方法 | 第42-43页 |
3.8.2 分选代码优化 | 第43-44页 |
3.8.3 优化结果与分析 | 第44-46页 |
4 视觉系统与控制系统间通信 | 第46-48页 |
4.1 串口通信 | 第46-47页 |
4.1.1 DSP端串口通信 | 第46-47页 |
4.1.2 ARM端串口通信 | 第47页 |
4.2 通信内容 | 第47-48页 |
5 系统控制方法设计方案 | 第48-53页 |
5.1 Qt应用 | 第48-50页 |
5.1.1 控制界面 | 第49页 |
5.1.2 串口通信数据 | 第49-50页 |
5.2 Linux驱动 | 第50-53页 |
5.2.1 GPIO操作 | 第50-51页 |
5.2.2 外部中断 | 第51-52页 |
5.2.3 并发控制 | 第52-53页 |
6 实验与分析 | 第53-56页 |
6.1 分选精度测试 | 第53-54页 |
6.2 分选速率测试 | 第54-56页 |
7 讨论与结论 | 第56-59页 |
7.1 主要工作总结 | 第56-57页 |
7.2 结论 | 第57页 |
7.3 应用展望 | 第57-59页 |
致谢 | 第59-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3页 |
附录A 攻读硕士期间取得的成果 | 第63-64页 |
附录B 种子填充法相关代码 | 第64-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