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16页 |
1.1 研究背景及问题的提出 | 第8-10页 |
1.2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10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4页 |
1.3.1 关于农村学生高考问题的相关研究 | 第10-12页 |
1.3.2 关于同辈群体作用的研究 | 第12-13页 |
1.3.3 关于多子女家庭的教育问题的相关研究 | 第13-14页 |
1.3.4 文献评述 | 第14页 |
1.4 核心概念界定 | 第14-16页 |
1.4.1 高考生 | 第14-15页 |
1.4.2 同辈群体 | 第15-16页 |
第2章 研究设计及基本情况的介绍 | 第16-24页 |
2.1 研究设计 | 第16-18页 |
2.1.1 研究对象的选择 | 第16-17页 |
2.1.2 研究内容 | 第17页 |
2.1.3 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2.1.4 资料的收集 | 第18页 |
2.2 基本情况的介绍与分析 | 第18-23页 |
2.2.1 X乡各村庄的基本经济状况 | 第18-20页 |
2.2.2 2009—2015 年X乡大学生的基本情况 | 第20-22页 |
2.2.3 40 名大学生的基本情况的分析 | 第22-23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23-24页 |
第3章 影响农村高考升学同辈群体效应的激励因素 | 第24-33页 |
3.1 “上行下效”——榜样的作用 | 第24-28页 |
3.1.1 榜样示范者的压力与内驱力 | 第24-26页 |
3.1.2 榜样学习者的内驱力 | 第26-28页 |
3.2 保护人——同辈支持 | 第28-30页 |
3.2.1 同辈之间的学业信息支持 | 第28页 |
3.2.2 同辈之间的情感支持 | 第28-30页 |
3.3 嫉妒之源——同辈竞争 | 第30-32页 |
3.3.1 同辈比较产生的竞争 | 第30-31页 |
3.3.2 为更多的偏爱而产生的竞争 | 第31-32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第4章 影响农村高考升学同辈群体效应的约束因素 | 第33-38页 |
4.1 顾问——同辈辅导 | 第33-34页 |
4.2 鞭策者——同辈监督 | 第34-37页 |
4.2.1 直接性的学习监督 | 第34-35页 |
4.2.2 间接性的学习监督 | 第35-37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结论 | 第38-40页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40-43页 |
附录 1 | 第43-46页 |
附录 2 | 第46-48页 |
致谢 | 第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