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制砂混凝土的性能与配合比研究
中文摘要 | 第3-4页 |
英文摘要 | 第4-5页 |
1 绪论 | 第8-19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8-10页 |
1.1.1 天然砂资源短缺 | 第8页 |
1.1.2 机制砂的优势 | 第8-9页 |
1.1.3 机制砂的应用 | 第9-10页 |
1.2 国内外机制砂及其混凝土的研究现状 | 第10-17页 |
1.2.1 机制砂特性研究 | 第10-13页 |
1.2.2 机制砂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 第13-15页 |
1.2.3 机制砂混凝土配合比研究现状 | 第15-17页 |
1.3 课题研究目的与研究内容 | 第17-19页 |
1.3.1 研究目的 | 第17页 |
1.3.2 研究内容 | 第17-19页 |
2 试验原材料及试验方法 | 第19-23页 |
2.1 试验原材料 | 第19-20页 |
2.1.1 水泥 | 第19页 |
2.1.2 集料 | 第19-20页 |
2.1.3 其他材料 | 第20页 |
2.2 试验方法 | 第20-23页 |
2.2.1 机制砂的性能参数试验方法 | 第20-22页 |
2.2.2 混凝土性能试验 | 第22-23页 |
3 机制砂的物理性能 | 第23-32页 |
3.1 砂的颗粒形貌 | 第23-27页 |
3.1.1 数字图像法 | 第23-25页 |
3.1.2 细集料棱角性试验 | 第25-26页 |
3.1.3 颗粒形貌指标的相关性 | 第26-27页 |
3.2 砂的颗粒级配 | 第27-28页 |
3.3 砂的密度和空隙率 | 第28-29页 |
3.4 砂的细粉含量 | 第29-30页 |
3.5 砂的坍落状态 | 第30-31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4 机制砂混凝土的性能 | 第32-41页 |
4.1 机制砂混凝土的配合比 | 第32页 |
4.2 破碎方式对混凝土和易性的影响 | 第32-33页 |
4.3 破碎方式对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影响 | 第33-37页 |
4.3.1 对混凝土抗压强度的影响 | 第33-35页 |
4.3.2 对混凝土劈裂抗拉强度的影响 | 第35-37页 |
4.4 MB值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 第37-38页 |
4.5 破碎方式对混凝土干燥收缩的影响 | 第38-39页 |
4.6 混凝土界面过渡区的微观分析 | 第39-40页 |
4.7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5 机制砂混凝土的配合比研究 | 第41-49页 |
5.1 机制砂混凝土配合比研究方法 | 第41-43页 |
5.2 机制砂混凝土合理砂率的选择 | 第43-48页 |
5.3 机制砂混凝土用水量的选择 | 第48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49-51页 |
6.1 结论 | 第49页 |
6.2 展望 | 第49-51页 |
致谢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7页 |
附录 | 第57-62页 |
A.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57页 |
B. 机制砂混凝土的配合比统计数据 | 第57-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