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NIO的Java高性能网络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20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4页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4-15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5-17页 |
1.4 课题来源与项目依托 | 第17页 |
1.5 论文主要工作 | 第17-18页 |
1.6 论文结构 | 第18-20页 |
第二章 Java传统网络应用技术 | 第20-36页 |
2.1 TCP/IP协议 | 第20-24页 |
2.1.1 体系结构 | 第20-21页 |
2.1.2 TCP通信过程 | 第21-24页 |
2.2 流I/O技术 | 第24-26页 |
2.2.1 输入流和输出流 | 第24-25页 |
2.2.2 阅读器和书写器 | 第25-26页 |
2.2.3 技术总结 | 第26页 |
2.3 Socket编程 | 第26-28页 |
2.3.1 体系结构 | 第26页 |
2.3.2 通信原理 | 第26-27页 |
2.3.3 使用方法 | 第27-28页 |
2.4 多线程技术 | 第28-31页 |
2.4.1 线程模型 | 第28-29页 |
2.4.2 线程同步 | 第29-30页 |
2.4.3 线程通信 | 第30页 |
2.4.4 技术总结 | 第30-31页 |
2.5 传统开发模型 | 第31-36页 |
2.5.1 数据处理结构 | 第31页 |
2.5.2 单线程模型 | 第31-32页 |
2.5.3 多线程模型 | 第32-33页 |
2.5.4 多线程模型分析 | 第33-36页 |
第三章 Java高性能网络应用技术 | 第36-48页 |
3.1 NIO技术 | 第36-40页 |
3.1.1 缓冲区 | 第36-37页 |
3.1.2 通道 | 第37-38页 |
3.1.3 选择器 | 第38-39页 |
3.1.4 实现机制 | 第39-40页 |
3.1.5 技术总结 | 第40页 |
3.2 线程池技术 | 第40-42页 |
3.2.1 基本概念 | 第40页 |
3.2.2 实现原理 | 第40-41页 |
3.2.3 使用方法 | 第41-42页 |
3.2.4 技术总结 | 第42页 |
3.3 Reactor模型 | 第42-44页 |
3.3.1 模型思想 | 第42页 |
3.3.2 模型机制 | 第42-43页 |
3.3.3 模型分析 | 第43-44页 |
3.4 MINA框架 | 第44-48页 |
3.4.1 框架结构 | 第44-45页 |
3.4.2 会话管理 | 第45页 |
3.4.3 工作流程 | 第45-46页 |
3.4.4 线程模型 | 第46-48页 |
第四章 KK通讯系统设计与实现 | 第48-64页 |
4.1 项目介绍 | 第48页 |
4.2 总体结构 | 第48-53页 |
4.2.1 分层模型 | 第48-49页 |
4.2.2 数据结构 | 第49-51页 |
4.2.3 线程管理 | 第51-53页 |
4.3 消息格式 | 第53-59页 |
4.3.1 业务应用层消息格式 | 第53-54页 |
4.3.2 数据通信层消息格式 | 第54-55页 |
4.3.3 消息格式转换 | 第55页 |
4.3.4 编码器 | 第55-57页 |
4.3.5 解码器 | 第57-59页 |
4.4 工作流程 | 第59-61页 |
4.4.1 启动服务器 | 第59页 |
4.4.2 建立连接 | 第59页 |
4.4.3 接收请求 | 第59-60页 |
4.4.4 处理请求 | 第60页 |
4.4.5 发送响应 | 第60-61页 |
4.5 性能测试 | 第61-64页 |
4.5.1 测试环境 | 第61-62页 |
4.5.2 测试方法 | 第62页 |
4.5.3 测试结果与分析 | 第62-64页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4-66页 |
5.1 论文总结 | 第64-65页 |
5.2 技术展望 | 第65-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70页 |
致谢 | 第70-72页 |
作者简介 | 第72-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