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传播中的“新闻搭车”现象研究
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绪论 | 第10-17页 |
第1章“新闻搭车”现象界定及特征 | 第17-20页 |
1.1“新闻搭车”现象的界定 | 第17-18页 |
1.2“新闻搭车”现象的回顾 | 第18页 |
1.3“新闻搭车”现象的特征 | 第18-20页 |
1.3.1 主题相似性 | 第18-19页 |
1.3.2 主体相关性 | 第19-20页 |
第2章 网络新闻搭车典型案例分析 | 第20-32页 |
2.1“复旦投毒案”——“朱令案” | 第20-23页 |
2.1.1 事件概述 | 第20-21页 |
2.1.2 舆情分析 | 第21-23页 |
2.2“老外撞大妈”——“彭宇案” | 第23-27页 |
2.2.1 事件概述 | 第23-25页 |
2.2.2 舆情分析 | 第25-27页 |
2.3“庆安枪击案”研究及分析 | 第27-32页 |
2.3.1 事件概述 | 第27-28页 |
2.3.2 舆情分析 | 第28-32页 |
第3章“新闻搭车”现象的原因 | 第32-38页 |
3.1“新闻搭车”现象产生原因 | 第32-35页 |
3.1.1 政府公信力弱化 | 第32-34页 |
3.1.2 媒体舆论引导欠缺 | 第34页 |
3.1.3 借机表达诉求和个人目的 | 第34-35页 |
3.1.4 受众释放潜伏情绪 | 第35页 |
3.2“新闻搭车”现象的影响 | 第35-38页 |
3.2.1 舆论热点频发难以引导 | 第35-36页 |
3.2.2 干扰舆论话题 | 第36-37页 |
3.2.3 舆论喧哗共识难达成 | 第37-38页 |
第4章“新闻搭车”现象的应对 | 第38-46页 |
4.1 政府:重视“新闻搭车”现象 | 第38-41页 |
4.1.1 公开信息及时全面 | 第38页 |
4.1.2 政府部门提高公信力 | 第38-40页 |
4.1.3 主动打捞沉没的舆情 | 第40-41页 |
4.2 媒体:正视“新闻搭车”现象 | 第41-44页 |
4.2.1 加强议程设置 | 第41-42页 |
4.2.2 主动引导舆论 | 第42-44页 |
4.3 公众:理性关注“新闻搭车”现象 | 第44-46页 |
结语 | 第46-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1页 |
致谢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