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桂护心汤化裁治疗心房颤动的临床观察及对凝血功能的影响
| 缩略语表 | 第4-5页 |
| 中文摘要 | 第5-6页 |
| ABSTRACT | 第6-7页 |
| 前言 | 第8-10页 |
| 文献综述 | 第10-21页 |
| 1. 祖国医学对心房颤动的认识 | 第10-14页 |
| 1.1 古代医家对本病的认识 | 第10页 |
| 1.2 对病因病机的认识 | 第10-12页 |
| 1.3 现代医家对心悸治疗的研究进展 | 第12-14页 |
| 2. 现代医学对房颤的认识 | 第14-21页 |
| 2.1 房颤的病因和危险因素 | 第14-16页 |
| 2.2 发病机制 | 第16-17页 |
| 2.3 房颤的治疗 | 第17-21页 |
| 资料与方法 | 第21-26页 |
| 1. 研究对象 | 第21-22页 |
| 1.1 病例来源 | 第21页 |
| 1.2 中医诊断标准 | 第21页 |
| 1.3 西医诊断标准 | 第21页 |
| 1.4 病例纳入标准 | 第21页 |
| 1.5 病例排除标准 | 第21-22页 |
| 1.6 病例剔除标准 | 第22页 |
| 1.7 病例脱落标准 | 第22页 |
| 2. 研究方法 | 第22-23页 |
| 2.1 分组方法 | 第22页 |
| 2.2 治疗方法 | 第22-23页 |
| 3. 观察指标 | 第23-24页 |
| 3.1 疗效性观察指标 | 第23页 |
| 3.2 安全性观测指标 | 第23-24页 |
| 3.3 中医疗效判定标准 | 第24页 |
| 4. 统计学分析及处理 | 第24页 |
| 5. 临床资料分析 | 第24-26页 |
| 5.1 一般临床资料 | 第24页 |
| 5.2 资料的可比性分析 | 第24-26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26-29页 |
| 1.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心室率比较 | 第26页 |
| 2.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对超声心动图变化的比较 | 第26页 |
| 3.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对凝血功能变化的比较 | 第26-27页 |
| 4.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 第27页 |
| 5.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中医证候有效率比较 | 第27-28页 |
| 6. 安全性指标检测结果 | 第28-29页 |
| 讨论 | 第29-34页 |
| 1. 理论与研究意义 | 第29页 |
| 2. 组方原理及药理机制 | 第29-32页 |
| 3. 对本研究的疗效分析 | 第32-34页 |
| 问题与展望 | 第34-35页 |
| 结论 | 第35-36页 |
| 致谢 | 第36-37页 |
| 参考文献 | 第37-42页 |
| 附录 | 第42-44页 |
| 个人简历 | 第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