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软件产品线领域模型与应用模型同步演化方法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9-15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11页 |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1-12页 |
1.3 本文主要贡献和创新 | 第12-13页 |
1.4 本文篇章结构 | 第13-15页 |
第二章 背景知识 | 第15-25页 |
2.1 软件产品线 | 第15-16页 |
2.2 软件产品线模型与可变性描述机制 | 第16-20页 |
2.2.1 基于特征模型的产品线建模及可变性表示 | 第16-17页 |
2.2.2 基于UML的产品线建模及可变性表示 | 第17-20页 |
2.3 模型转换与模型同步 | 第20-21页 |
2.3.1 模型转换 | 第20页 |
2.3.2 模型同步 | 第20-21页 |
2.3.3 ATL转换 | 第21页 |
2.4 相关工作 | 第21-23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3-25页 |
第三章 软件产品线中特定类型的模型同步 | 第25-28页 |
3.1 同步演化场景 | 第25-26页 |
3.2 特定类型的模型同步的特点 | 第26-27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第四章 软件产品线通用同步演化框架 | 第28-38页 |
4.1 SPL-GSYNC概述 | 第28-29页 |
4.2 通用元模型 | 第29-30页 |
4.3 同步规则和操作 | 第30-33页 |
4.3.1 正向传播 | 第31页 |
4.3.2 逆向反馈 | 第31-33页 |
4.4 基于ATL的双向变换 | 第33-37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第五章 产品线模型同步的过程 | 第38-41页 |
5.1 统一的同步过程 | 第38-39页 |
5.2 冲突解决 | 第39-40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第六章 框架实现原型及工具简介 | 第41-46页 |
6.1 框架实现原型 | 第41-42页 |
6.2 工具简介 | 第42-45页 |
6.2.1 应用客户端 | 第43-44页 |
6.2.2 领域客户端 | 第44-45页 |
6.3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第七章 实例验证及方法评价 | 第46-57页 |
7.1 特征模型同步实例 | 第46-51页 |
7.2 类图同步实例 | 第51-55页 |
7.2.1 通用产品线可变性表示机制定义及应用 | 第51-52页 |
7.2.2 类图的通用模型展示 | 第52-55页 |
7.3 同步方法评价 | 第55-56页 |
7.4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第八章 总结与展望 | 第57-60页 |
8.1 工作总结 | 第57-58页 |
8.2 未来展望 | 第58-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3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3-64页 |
致谢 | 第64-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