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汽车工程论文--汽车试验论文

驾驶性评价及其仿真方法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8页
第1章 绪论第12-22页
    1.1 课题提出第12-16页
        1.1.1 课题的研究背景第12-14页
        1.1.2 以往的研究思路第14-15页
        1.1.3 本课题研究思路第15-16页
    1.2 国内外驾驶性相关研究现状第16-19页
        1.2.1 国内驾驶性相关研究现状第16-17页
        1.2.2 国外驾驶性相关研究现状第17-18页
        1.2.3 研究现状总结第18-19页
    1.3 研究内容及章节安排第19-22页
第2章 驾驶性主观评价机理研究第22-36页
    2.1 概述第22页
    2.2 驾驶性主观评价内涵第22-23页
    2.3 国内外驾驶性主观评价项目及评价现象研究第23-25页
    2.4 本课题驾驶性主观评价内容研究第25-28页
    2.5 驾驶性主观评价试验方案制定第28-32页
        2.5.1 驻车过程第29页
        2.5.2 起步过程第29-30页
        2.5.3 加速过程第30-31页
        2.5.4 匀速过程第31页
        2.5.5 动态换挡过程第31-32页
        2.5.6 Tip-in/Tip-out过程第32页
        2.5.7 行驶过程第32页
        2.5.8 减速过程第32页
    2.6 驾驶性主观评分方法研究第32-34页
    2.7 本章小结第34-36页
第3章 驾驶性主观评价现象的特征指标研究第36-62页
    3.1 概述第36页
    3.2 特征指标的初步确定第36-47页
        3.2.1 驻车过程第37-38页
        3.2.2 起步过程第38-39页
        3.2.3 加速过程第39-41页
        3.2.4 匀速过程第41-42页
        3.2.5 动态换挡过程第42-43页
        3.2.6 Tip in/Tip out过程第43-45页
        3.2.7 行驶过程第45-46页
        3.2.8 减速过程第46-47页
    3.3 特征指标计算方法研究第47-50页
    3.4 变异系数相关分析方法研究第50-51页
    3.5 特征指标有效性验证第51-57页
    3.6 特征指标冗余度检验第57-61页
    3.7 本章小结第61-62页
第4章 驾驶性主观评分与特征指标的相关模型研究第62-92页
    4.1 概述第62页
    4.2 主观评价底层评价现象得分与特征指标的相关模型研究第62-70页
        4.2.1 多元线性回归及神经网络方法基本原理第62-66页
        4.2.2 相关模型建立及对比分析第66-70页
    4.3 主观评价各层次之间的相对权重关系研究第70-78页
        4.3.1 模糊层次分析法基本原理第70-74页
        4.3.2 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的驾驶性各层次间相对权重分析第74-78页
    4.4 驾驶性主观评分完整预测模型的验证第78-85页
    4.5 驾驶性相关模型中特征指标与主观评分之间灵敏度分析第85-91页
    4.6 本章小结第91-92页
第5章 驾驶性评价及其仿真方法的应用研究第92-102页
    5.1 概述第92页
    5.2 基于驾驶性评价及其仿真方法的底盘设计参数调校流程第92-93页
    5.3 试验车底盘设计参数的表达第93-94页
    5.4 面向驾驶性主观评价的底盘设计参数调教第94-101页
        5.4.1 底盘设计参数灵敏度分析第94-97页
        5.4.2 底盘设计参数优化结果第97-101页
    5.5 本章小结第101-102页
第6章 全文总结与研究展望第102-104页
    6.1 全文总结第102-103页
    6.2 研究展望第103-104页
参考文献第104-110页
附录1 部分特征指标含义示意图第110-112页
附录2 类评价项目雷达图第112-114页
附录3 子评价项目及评价现象雷达图第114-116页
致谢第116页

论文共11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有限土体对边坡支挡结构的作用及实例分析
下一篇:核桃壳对废水中Cd2+和Pb2+的吸附性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