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11-37页 |
1.1 本论文研究工作的意义 | 第11-13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13-36页 |
1.2.1 高分子前药的简介 | 第13-17页 |
1.2.2 高分子前药的设计与合成 | 第17-31页 |
1.2.3 基于二硫键的GSH敏感型高分子前药 | 第31-33页 |
1.2.4 喜树碱前药简介 | 第33-36页 |
1.3 本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36-37页 |
第二章 基于聚磷酸酯的两亲性喜树碱前药的合成与化学结构表征 | 第37-56页 |
2.1 引言 | 第37-38页 |
2.2 原料与试剂 | 第38-39页 |
2.3 实验部分 | 第39-43页 |
2.3.1 还原敏感性的喜树碱衍生物(CPT-ss-N_3)的合成 | 第40-41页 |
2.3.2 环状磷酸酯单体BYP和EOP的制备 | 第41-42页 |
2.3.3 嵌段共聚物PBYP-b-PEEP的合成 | 第42-43页 |
2.3.4 还原敏感性聚磷酸酯键合的喜树碱前药的合成 | 第43页 |
2.4 测试与表征 | 第43-44页 |
2.5 结果与讨论 | 第44-56页 |
2.5.1 还原敏感性的喜树碱衍生物的化学结构表征 | 第44-47页 |
2.5.2 嵌段共聚物PBYP-b-PEEP的结构表征 | 第47-48页 |
2.5.3 还原敏感性喜树碱前药的结构表征 | 第48-51页 |
2.5.4 凝胶渗透色谱表征 | 第51-52页 |
2.5.5 (PBYP-g-ss-CPT)-b-PEEP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表征 | 第52-53页 |
2.5.6 (PBYP-g-ss-CPT)-b-PEEP的紫外光谱分析 | 第53-56页 |
第三章 两亲性聚磷酸酯喜树碱前药的性能及应用研究 | 第56-71页 |
3.1 引言 | 第56-57页 |
3.2 原料和试剂 | 第57页 |
3.3 实验部分 | 第57-61页 |
3.3.1 (PBYP-g-ss-CPT)-b-PEEP前药胶束的制备 | 第57页 |
3.3.2 荧光探针法研究的临界胶束浓度 | 第57-58页 |
3.3.3 药物的体外释放实验 | 第58-59页 |
3.3.4 体外细胞毒性评价 | 第59-60页 |
3.3.5 体外细胞内吞实验 | 第60-61页 |
3.4 测试与表征 | 第61页 |
3.5 结果与讨论 | 第61-71页 |
3.5.1 两亲性前药胶束的制备与表征 | 第61-65页 |
3.5.2 体外药物释放 | 第65-66页 |
3.5.3 细胞毒性实验 | 第66-68页 |
3.5.4 细胞内吞实验 | 第68-71页 |
第四章 基于聚葡聚糖键合还原敏感性喜树碱前药的合成与结构表征 | 第71-85页 |
4.1 引言 | 第71-72页 |
4.2 原料与试剂 | 第72-73页 |
4.3 实验部分 | 第73-76页 |
4.3.1 炔基修饰的葡聚糖(Dextran-g-C≡C)的合成 | 第73-74页 |
4.3.2 葡聚糖键合喜树碱前药(Dextran-g-ss-CPT)的合成 | 第74页 |
4.3.3 Dextran-g-ss-CPT前药胶束的制备 | 第74页 |
4.3.4 药物的体外释放实验 | 第74-75页 |
4.3.5 体外细胞毒性评价 | 第75-76页 |
4.4 测试与表征 | 第76-77页 |
4.5 结果与讨论 | 第77-85页 |
4.5.1 还原敏感性的喜树碱前药的化学结构表征 | 第77-79页 |
4.5.2 Dextran-g-ss-CPT_(19)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表征 | 第79页 |
4.5.3 Dextran-g-ss-CPT_(19)的紫外光谱分析 | 第79-81页 |
4.5.4 前药Dextran-g-ss-CPT的自组装表征 | 第81-82页 |
4.5.5 前药Dextran-g-ss-CPT体外药物释放 | 第82-83页 |
4.5.6 前药Dextran-g-ss-CPT体外细胞毒性实验 | 第83-85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85-86页 |
参考文献 | 第86-98页 |
攻读学位期间撰写的论文 | 第98-99页 |
致谢 | 第99-10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