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肿瘤学论文--口腔、颌面部肿瘤论文--口腔粘膜肿瘤论文

PIK3CA基因表达及SNPs在口腔鳞状细胞癌发生发展中的意义

英汉缩略语名词对照第5-6页
中文摘要第6-8页
英文摘要第8-9页
前言第10-12页
第一部分 PIK3CA基因表达与口腔鳞状细胞癌的关系第12-17页
    第一节 材料与方法第12-15页
        1. 材料第12-13页
            1.1 研究对象第12页
            1.2 主要的实验仪器和设备第12页
            1.3 主要的试剂第12-13页
        2. 方法第13-15页
            2.1 RNA的提取第13页
            2.2 RNA逆转录第13-14页
            2.3 实时荧光定量PCR第14页
            2.4 统计分析第14-15页
    第二节 结果第15-16页
    第三节 讨论第16-17页
第二部分 PIK3CA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口腔鳞状细胞癌相关性研究第17-25页
    第一节 材料与方法第17-19页
        1. 材料第17页
            1.1 研究对象第17页
            1.2 主要的实验仪器和设备第17页
            1.3 主要的试剂第17页
        2. 方法第17-19页
            2.1 DNA的提取第17页
            2.2 SNPs检测第17-18页
            2.3 统计分析第18-19页
    第二节 结果第19-23页
        1. 病例组与对照组临床特征的分析第19页
        2. 病例组与对照组的基因型频率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第19-20页
        3. 病例组与对照组的等位基因和基因型频率分析第20-23页
            3.1 PIK3CA基因候选位点的等位基因及基因型频率分布第20-22页
            3.2 PIK3CA基因候选位点等位基因及基因型频率分别在性别、年龄、吸烟史及饮酒史的分层分析中的分布第22-23页
    第三节 讨论第23-25页
结论第25-26页
参考文献第26-29页
附图第29-30页
文献综述第30-36页
    参考文献第33-36页
致谢第36-37页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37页

论文共3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A型肉毒毒素治疗露龈笑的系统评价
下一篇:基因Ⅶ型新城疫病毒样颗粒的构建及免疫效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