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反腐合作机制效用研究
| 摘要 | 第4-6页 |
| Abstract | 第6-8页 |
| 导论 | 第13-21页 |
| 一、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 1.理论意义 | 第13页 |
| 2.现实意义 | 第13-14页 |
| 二、文献综述 | 第14-17页 |
| 1.国内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 2.国外研究现状 | 第16-17页 |
| 三、研究设计与主要内容 | 第17-19页 |
| 1.研究设计 | 第17-18页 |
| 2.主要内容 | 第18-19页 |
| 四、研究方法 | 第19-20页 |
| 1.文献分析法 | 第19页 |
| 2.历史研究法 | 第19页 |
| 3.案例分析法 | 第19-20页 |
| 4.法律分析法 | 第20页 |
| 五、研究的重点难点 | 第20-21页 |
| 1.研究的重点 | 第20页 |
| 2.研究的难点 | 第20-21页 |
| 第一章 重要概念界定及理论分析模式 | 第21-30页 |
| 一、重要概念的界定 | 第21-22页 |
| 1.腐败 | 第21页 |
| 2.反腐 | 第21页 |
| 3.效用 | 第21-22页 |
| 二、国际机制效用研究的分析模式 | 第22-30页 |
| 1.国际机制的内涵 | 第22页 |
| 2.国际机制效用研究现有分析模式 | 第22-24页 |
| 3.本文采用的国际机制效用研究分析模式 | 第24-30页 |
| 第二章 中美反腐合作的历史进程 | 第30-42页 |
| 一、合作起点的界定及历史发展的逻辑 | 第30-32页 |
| 1.合作起点的界定 | 第30-31页 |
| 2.历史发展的逻辑 | 第31-32页 |
| 二、1990-2002 年:进展迟缓期 | 第32-35页 |
| 1.中美关系:斗争中曲折发展 | 第32-33页 |
| 2.中美反腐合作:进展迟缓 | 第33-35页 |
| 三、2003-2008 年:平稳发展期 | 第35-37页 |
| 1.中美关系:表面和谐下的摩擦 | 第35-36页 |
| 2.中美反腐合作:平稳发展 | 第36-37页 |
| 四、2009 年以来:逐渐深化期 | 第37-42页 |
| 1.中美关系:不断深化 | 第37-39页 |
| 2.中美反腐合作:逐渐深化 | 第39-42页 |
| 第三章 中美反腐合作机制的内容和特点 | 第42-50页 |
| 一、中美反腐合作机制的内容 | 第42-46页 |
| 1.《中美刑事司法协助协定》 | 第42页 |
| 2.中美执法合作联合联络小组反腐败工作组 | 第42-43页 |
| 3.其他机制 | 第43-46页 |
| 二、中美反腐合作机制的特点 | 第46-50页 |
| 1.地位不对等 | 第46-48页 |
| 2.内容不完善 | 第48-50页 |
| 第四章 中美反腐合作机制效用分析 | 第50-62页 |
| 一、中美反腐合作机制的有效性分析 | 第50-55页 |
| 1.提供可靠信息并减少不确定性 | 第50-52页 |
| 2.确立反腐规则 | 第52-53页 |
| 3.相互依赖使合作扩展到其他领域 | 第53-54页 |
| 4.惯性使得机制持续发挥作用 | 第54-55页 |
| 二、中美反腐合作机制的局限性分析 | 第55-59页 |
| 1.地位不对等 | 第55-56页 |
| 2.美国实施力度决定机制作用大小 | 第56-58页 |
| 3.相对收益博弈 | 第58-59页 |
| 三、中美反腐合作机制的总体效用分析 | 第59-62页 |
| 1.对有效性的总体分析 | 第59-60页 |
| 2.对局限性的总体分析 | 第60-62页 |
| 结论 | 第62-64页 |
| 参考文献 | 第64-67页 |
| 附录 | 第67-71页 |
| 致谢 | 第71-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