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绪论 | 第10-18页 |
1. 当代文学创作的世俗化思潮与“日常生活诗学”关注 | 第10-12页 |
2. 日常生活书写的概况与毕飞宇创作历程 | 第12-15页 |
3. 毕飞宇小说研究现状与本选题研究的可行性分析 | 第15-17页 |
4. 本文的研究思路与论述框架 | 第17-18页 |
第1章 毕飞宇小说日常生活书写的表现维度 | 第18-33页 |
1.1 历史创伤的反思 | 第18-21页 |
1.1.1 传递政治伤害的“文革”日常生活 | 第18-20页 |
1.1.2 表现苦难的战争日常生活 | 第20-21页 |
1.2 城乡困境的审视 | 第21-29页 |
1.2.1 呈现生存与情感困境的城市日常 | 第21-25页 |
1.2.2 凸显畸形文化的乡村日常 | 第25-29页 |
1.3 生命本色与人格尊严的展现 | 第29-33页 |
1.3.1 展现盲人群体的生命本色 | 第29-30页 |
1.3.2 揭示盲人群体的人格尊严 | 第30-33页 |
第2章 毕飞宇小说日常生活书写的人物关注 | 第33-46页 |
2.1 揭示悲剧化人物的生命“疼痛” | 第33-40页 |
2.1.1 人为因素形成的悲剧化人物 | 第33-36页 |
2.1.2 社会因素造成的悲剧化人物 | 第36-38页 |
2.1.3 命运轮回的悲剧化人物 | 第38-40页 |
2.2 关怀边缘化人物的人生境界 | 第40-46页 |
2.2.1 表现孤独感的留守者形象 | 第40-41页 |
2.2.2 缺乏认同感的外来者形象 | 第41-44页 |
2.2.3 呈现悲悯的精神病者形象 | 第44-46页 |
第3章 毕飞宇小说日常生活书写的叙事策略 | 第46-54页 |
3.1 叙事角度的创新 | 第46-50页 |
3.1.1 认知性视角与感知性视角的交融 | 第46-47页 |
3.1.2 盲人视角的构建 | 第47-50页 |
3.2 叙事技巧的选取 | 第50-54页 |
3.2.1 叙事留白手法的使用 | 第50-52页 |
3.2.2 意象独特内涵的运用 | 第52-54页 |
结语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9页 |
致谢 | 第59-60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