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5页 |
1.1 引言 | 第11页 |
1.2 燃料电池的概述及其阴极氧还原反应 | 第11-13页 |
1.3 氧还原催化剂分类 | 第13-19页 |
1.3.1 贵金属氧还原催化剂 | 第13-16页 |
1.3.2 非贵金属氧还原催化剂 | 第16-18页 |
1.3.3 非金属碳基氧还原催化剂 | 第18-19页 |
1.4 评估氧还原催化剂性质的几个重要参数 | 第19-21页 |
1.5 课题的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21-22页 |
1.6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 | 第22-25页 |
第二章 实验部分 | 第25-31页 |
2.1 实验试剂 | 第25页 |
2.2 实验仪器及设备 | 第25-29页 |
2.2.1 X射线衍射(XRD) | 第26-27页 |
2.2.2 拉曼光谱(Raman) | 第27页 |
2.2.3 N_2吸附-脱附等温线(BET) | 第27页 |
2.2.4 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 | 第27-28页 |
2.2.5 元素分析法(Elemental analysis) | 第28页 |
2.2.6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 | 第28页 |
2.2.7 透射电子显微镜(TEM) | 第28页 |
2.2.8 热重-热差分析(TG-DSC) | 第28-29页 |
2.2.9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FT-IR) | 第29页 |
2.3 电化学测量技术 | 第29-31页 |
2.3.1 循环伏安测试(CV) | 第29页 |
2.3.2 极化曲线测试(Linear sweep voltammetry,LSV) | 第29-30页 |
2.3.3 恒电位(chronoamperometry) | 第30页 |
2.3.4 旋转圆盘(rotating disk electrode,RDE) | 第30页 |
2.3.5 旋转环盘电极(rotating ring-disk electrode,RRDE)技术 | 第30-31页 |
第三章 PPV插层制备薄层多褶皱的氮掺杂多孔石墨烯及其电催化增强氧还原性质 | 第31-43页 |
3.1 引言 | 第31-32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32-34页 |
3.2.1 薄层多褶皱的氮掺杂多孔石墨烯材料的制备 | 第32-34页 |
3.3 结果分析与讨论 | 第34-42页 |
3.3.1 结构表征 | 第34-39页 |
3.3.2 电化学性能测试 | 第39-42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第四章 PPV粘接辅助构筑三维氮掺杂多孔碳材料及其氧还原性质研究 | 第43-63页 |
4.1 引言 | 第43-44页 |
4.2 实验部分 | 第44-45页 |
4.2.1 PPV粘接辅助构筑三维氮掺杂多孔碳材料的制备 | 第44-45页 |
4.2.2 电化学测试 | 第45页 |
4.3 结果分析与讨论 | 第45-61页 |
4.3.1 结构表征 | 第45-50页 |
4.3.2 N-RGO-PPV(c)-CNT 的合成机理 | 第50-52页 |
4.3.3 电化学性能测试 | 第52-61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61-63页 |
第五章 石墨烯量子点(GQDs)与石墨烯构筑的二维掺杂碳材料及其氧还原性质研究 | 第63-73页 |
5.1 引言 | 第63-64页 |
5.2 实验部分 | 第64-65页 |
5.2.1 石墨烯量子点(GQDs)与石墨烯构筑的二维掺杂碳材料的制备 | 第64-65页 |
5.3 结果分析与讨论 | 第65-71页 |
5.3.1 结构表征 | 第65-67页 |
5.3.2 电化学性能测试 | 第67-71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71-73页 |
结论 | 第73-75页 |
参考文献 | 第75-8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 第87-88页 |
致谢 | 第8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