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22页 |
1.1 引言 | 第9页 |
1.2 二氧化碳的电化学固定与利用 | 第9-13页 |
1.2.1 电化学固定二氧化碳的影响因素 | 第10-11页 |
1.2.2 二氧化碳与有机物电解合成过程 | 第11-12页 |
1.2.3 二氧化碳分子的直接电还原的过程 | 第12-13页 |
1.3 电化学固定二氧化碳中的催化剂 | 第13-19页 |
1.3.1 异相电催化剂 | 第13-15页 |
1.3.2 均相催化剂 | 第15-19页 |
1.4 关于膦配体有机金属配合物电催化还原CO_2过程的展望 | 第19-20页 |
1.5 本章小结 | 第20-22页 |
第2章 双二苯基-1-甲基咪唑膦氯化镍的合成及对CO_2电还原行为的影响 | 第22-39页 |
2.1 引言 | 第22页 |
2.2 实验准备 | 第22-23页 |
2.2.1 实验仪器 | 第22页 |
2.2.2 试剂 | 第22-23页 |
2.3 实验部分 | 第23-26页 |
2.3.1 无水氯化镍的制备 | 第23页 |
2.3.2 二苯基-1-甲基咪唑膦的合成 | 第23页 |
2.3.3 双二苯基-1-甲基咪唑膦氯化镍的合成 | 第23-24页 |
2.3.4 循环伏安测试实验 | 第24-25页 |
2.3.5 恒压电解实验 | 第25页 |
2.3.6 电解产物的检测 | 第25-26页 |
2.4 配体及配合物的表征 | 第26-28页 |
2.4.1 二苯基-1-甲基咪唑膦的表征 | 第26页 |
2.4.2 双二苯基-1-甲基咪唑膦氯化镍的表征 | 第26-28页 |
2.5 结果与讨论 | 第28-38页 |
2.5.1 电极对CO_2电还原的影响 | 第28-29页 |
2.5.2 双二苯基-1-甲基咪唑膦氯化镍的电化学特性 | 第29-32页 |
2.5.3 镍离子催化还原二氧化碳的效果 | 第32-34页 |
2.5.4 二苯基-1-甲基咪唑膦对二氧化碳的还原效果 | 第34-35页 |
2.5.5 双二苯基-1-甲基咪唑膦氯化镍对电还原二氧化碳的影响 | 第35-36页 |
2.5.6 产物的检测与分析结果 | 第36-38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第3章 氢源等因素对Ni(dpim)_2Cl_2催化还原CO_2效果的影响及催化还原CO_2机理的推测 | 第39-55页 |
3.1 引言 | 第39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39-40页 |
3.2.1 试剂与仪器 | 第39页 |
3.2.2 循环伏安测试实验 | 第39-40页 |
3.2.3 双三苯基膦氯化镍的合成 | 第40页 |
3.3 Ni(TPP)_2Cl_2的表征 | 第40-41页 |
3.4 氢源对Ni(dpim)_2Cl_2催化还原二氧化碳的效果的影响 | 第41-45页 |
3.5 扫速对Ni(dpim)_2Cl_2催化还原二氧化碳的效果的影响 | 第45-47页 |
3.6 Ni(dpim)_2Cl_2的浓度对自身电还原行为的影响 | 第47-48页 |
3.7 双二苯基-1-甲基咪唑膦氯化镍电催化还原二氧化碳的机理推测 | 第48-54页 |
3.8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第4章 总结和展望 | 第55-57页 |
附录 | 第57-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8页 |
致谢 | 第68-69页 |
硕士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