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二次分配的郑州都市区水资源配置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10-19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12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2-16页 |
1.2.1 国外水资源配置研究进展 | 第12-14页 |
1.2.2 国内水资源配置研究进展 | 第14-15页 |
1.2.3 目前存在的问题 | 第15-16页 |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16-19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6页 |
1.3.2 技术路线 | 第16-19页 |
2 郑州都市区概况及其水资源系统分析 | 第19-34页 |
2.1 郑州都市区概况 | 第19-21页 |
2.1.1 郑州都市区总体规划概述 | 第19-20页 |
2.1.2 郑州市社会经济概况 | 第20页 |
2.1.3 水资源概况 | 第20-21页 |
2.2 郑州市水资源系统分析 | 第21-31页 |
2.2.1 郑州市水资源系统 | 第21-26页 |
2.2.2 郑州都市区给水系统 | 第26-30页 |
2.2.3 郑州市水资源系统与都市区给水系统关系 | 第30-31页 |
2.3 两层次水资源配置的总体思路 | 第31-32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2-34页 |
3 郑州市水资源供需预测分析 | 第34-57页 |
3.1 水资源需求分析 | 第34-47页 |
3.1.1 经济社会发展预测 | 第35-38页 |
3.1.2 综合生活需水预测 | 第38-39页 |
3.1.3 农业需水预测 | 第39页 |
3.1.4 工业需水预测 | 第39-40页 |
3.1.5 生态环境需水预测 | 第40-41页 |
3.1.6 郑州市总需水预测 | 第41-44页 |
3.1.7 预测成果合理性分析 | 第44-47页 |
3.2 水源可供水量分析 | 第47-56页 |
3.2.1 当地地表水可供水量 | 第47-48页 |
3.2.2 黄河干流可供水量 | 第48-49页 |
3.2.3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可供水量 | 第49-50页 |
3.2.4 地下水可供水量 | 第50页 |
3.2.5 中水回用及雨水集蓄可供水量 | 第50-51页 |
3.2.6 其他水源可供水量 | 第51页 |
3.2.7 可供水量预测汇总 | 第51-56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4 郑州市全域水资源优化配置 | 第57-78页 |
4.1 水资源优化配置模型构建 | 第57-60页 |
4.1.1 决策变量 | 第57页 |
4.1.2 目标函数 | 第57-59页 |
4.1.3 约束条件 | 第59-60页 |
4.2 模型求解 | 第60-62页 |
4.2.1 多目标优化算法 | 第60页 |
4.2.2 模型求解软件 | 第60-62页 |
4.3 优化配置方案设置 | 第62-63页 |
4.4 优化配置结果 | 第63-76页 |
4.4.1 2020年水资源优化配置 | 第63-70页 |
4.4.2 2030年水资源优化配置 | 第70-76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76-78页 |
5 郑州都市区多水源多水厂水资源二次分配 | 第78-111页 |
5.1 都市区需水分析 | 第78-79页 |
5.2 都市区水厂分析 | 第79-85页 |
5.2.1 现状水厂概况 | 第79-81页 |
5.2.2 规划水厂概况 | 第81-85页 |
5.3 都市区水源可供水量分析 | 第85-88页 |
5.4 都市区水资源二次分配模型及求解 | 第88-89页 |
5.4.1 目标函数 | 第88页 |
5.4.2 约束条件 | 第88-89页 |
5.4.3 模型求解 | 第89页 |
5.5 都市区水资源二次分配结果及分析 | 第89-109页 |
5.5.1 2020 年都市区水资源二次分配 | 第89-99页 |
5.5.2 2030 年都市区水资源二次分配 | 第99-109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109-111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111-114页 |
6.1 结论 | 第111-112页 |
6.2 研究特色及新见解 | 第112页 |
6.3 展望 | 第112-114页 |
参考文献 | 第114-117页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117-118页 |
致谢 | 第11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