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2-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8页 |
1.1 选题背景、研究目的及研究意义 | 第9-11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9-10页 |
1.1.2 研究目的 | 第10页 |
1.1.3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2 研究综述 | 第11-15页 |
1.2.1 国外文献综述 | 第11-12页 |
1.2.2 国内文献综述 | 第12-15页 |
1.3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5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1.4 研究思路 | 第16-17页 |
1.5 可能的创新与不足 | 第17-18页 |
第2章 理论基础与发展概况 | 第18-27页 |
2.1 理论基础 | 第18-20页 |
2.1.1 产权理论 | 第18页 |
2.1.2 地租理论 | 第18-19页 |
2.1.3 制度变迁理论 | 第19-20页 |
2.1.4 规模经济理论 | 第20页 |
2.2 我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发展概况 | 第20-24页 |
2.2.1 我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发展历程 | 第20-22页 |
2.2.2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典型模式介绍 | 第22-24页 |
2.3 少数民族地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模式 | 第24-26页 |
2.3.1 土地保姆式托管模式 | 第25页 |
2.3.2 土地互换模式 | 第25页 |
2.3.3 土地银行模式 | 第25-26页 |
小结 | 第26-27页 |
第3章 汶川县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现状分析 | 第27-34页 |
3.1 汶川县区域概况与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调研说明 | 第27-28页 |
3.1.1 汶川县区域概况 | 第27页 |
3.1.2 土地承包经营权调研说明 | 第27-28页 |
3.2 汶川县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概况 | 第28-30页 |
3.2.1 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规模逐年扩大 | 第28-29页 |
3.2.2 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以耕地为主 | 第29页 |
3.2.3 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方式多样 | 第29-30页 |
3.3 汶川县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调查情况 | 第30-33页 |
3.3.1 调查样本数据个体特征指标 | 第30-31页 |
3.3.2 汶川县农户参与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调查情况 | 第31-33页 |
小结 | 第33-34页 |
第4章 汶川县经营权流转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 第34-40页 |
4.1 研究假设与变量选择 | 第34-35页 |
4.2 模型构建 | 第35-36页 |
4.3 运算结果与分析 | 第36-39页 |
4.3.1 运算结果 | 第36-37页 |
4.3.2 影响因素分析 | 第37-39页 |
小结 | 第39-40页 |
第5章 汶川县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存在的问题 | 第40-44页 |
5.1 农户主体地位缺失 | 第40页 |
5.2 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制度不健全 | 第40-42页 |
5.2.1 法律建设滞后、政府监督空缺 | 第40-41页 |
5.2.2 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程序不规范 | 第41-42页 |
5.3 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不完善 | 第42-44页 |
5.3.1 产权不清晰、土地流转消息传播渠道单一 | 第42-43页 |
5.3.2 农户获取的土地流转相关信息不对称 | 第43-44页 |
第6章 推动汶川县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建议 | 第44-51页 |
6.1 提高农户流转积极性 | 第44-47页 |
6.1.1 增加非农业就业机会 | 第44页 |
6.1.2 加大对农业现代化建设的支持 | 第44-45页 |
6.1.3 加大对企业的扶持力度 | 第45页 |
6.1.4 建立并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 第45-46页 |
6.1.5 改革户籍制度 | 第46页 |
6.1.6 明确农户的主体地位 | 第46-47页 |
6.2 规范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相关制度 | 第47-49页 |
6.2.1 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 | 第47-48页 |
6.2.2 规范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程序 | 第48页 |
6.2.3 建立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监督机制 | 第48-49页 |
6.3 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 | 第49-51页 |
6.3.1 落实与明晰土地承包经营权 | 第49页 |
6.3.2 规范农村产权交易平台 | 第49-51页 |
结论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6页 |
附录 农村土地流转意愿问卷调查表 | 第56-58页 |
致谢 | 第58-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