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综述一. 肺癌的中、西医研究进展 | 第8-22页 |
1. 现代医学对肺癌的认识 | 第8-13页 |
1.1 肺癌的流行病学研究 | 第8-9页 |
1.2 肺癌的西医治疗 | 第9-13页 |
2. 中医学对肺癌的认识 | 第13-17页 |
2.1 传统中医文献的记载 | 第13页 |
2.2 中医对肺癌的发病原因的认识 | 第13页 |
2.3 中医对肺癌的辨证分型 | 第13-15页 |
2.4 中医对肺癌的治疗 | 第15-17页 |
参考文献 | 第17-22页 |
综述二. 非小细胞肺癌分子靶向治疗代表药物吉非替尼现代研究进展 | 第22-33页 |
1 吉非替尼的基本概况 | 第22-23页 |
1.1 作用靶点及机制 | 第22页 |
1.2 药动学和药效学 | 第22-23页 |
1.3 不良反应 | 第23页 |
2 吉非替尼的临床应用 | 第23-29页 |
2.1 吉非替尼的二、三线治疗 | 第23-24页 |
2.2 吉非替尼的一线治疗 | 第24-25页 |
2.3 吉非替尼联合化疗治疗NSCLC的疗效 | 第25页 |
2.4 吉非替尼的疗效影响因素 | 第25-26页 |
2.5 吉非替尼的耐药 | 第26-27页 |
2.6 吉非替尼与中医治疗 | 第27-29页 |
参考文献 | 第29-33页 |
综述三. 中医体质学与肺癌研究进展 | 第33-41页 |
1. 中医体质学的起源与发展 | 第33-35页 |
2. 中医体质学说的建立 | 第35-39页 |
2.1 中医体质的定义 | 第35页 |
2.2 中医体质的分型 | 第35页 |
2.3 中医体质与肺癌的关系 | 第35-37页 |
2.4 中医体质与靶向治疗的关系 | 第37-39页 |
参考文献 | 第39-41页 |
临床研究部分 | 第41-63页 |
前言 | 第41-43页 |
临床资料 | 第43-45页 |
1 研究对象 | 第43页 |
2. 排除标准 | 第43页 |
3. 研究方法 | 第43页 |
4 调查内容 | 第43页 |
5 评价指标及方法 | 第43-44页 |
6. 统计方法 | 第44-45页 |
研究结果 | 第45-56页 |
1. 一般资料 | 第45-46页 |
2. 总体的体质分布情况与PFS | 第46-47页 |
3. 各亚组中体质分布情况与PFS | 第47-56页 |
分析与讨论 | 第56-60页 |
1. 样本总体与各亚组的PFS分析 | 第56页 |
2. 中医体质的分布特征 | 第56-57页 |
3. 各中医体质类型对PFS的影响 | 第57-59页 |
3.1 阳虚质 | 第57页 |
3.2 平和质 | 第57-58页 |
3.3 气虚质 | 第58页 |
3.4 阴虚质 | 第58-59页 |
4. 临床意义 | 第59页 |
5. 不足与展望 | 第59-60页 |
结论 | 第60-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3页 |
致谢 | 第63-64页 |
个人简历 | 第64-65页 |
附表1 | 第65-73页 |
附表2 | 第73-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