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引言 | 第10-11页 |
1 文献综述 | 第11-22页 |
1.1 羞怯的综述 | 第11-16页 |
1.1.1 羞怯概述 | 第11-13页 |
1.1.2 羞怯的测量方法 | 第13页 |
1.1.3 羞怯的影响因素 | 第13-16页 |
1.2 注意偏向的综述 | 第16-19页 |
1.2.1 注意偏向概述 | 第16页 |
1.2.2 注意偏向的假说 | 第16-18页 |
1.2.3 注意偏向的研究范式 | 第18-19页 |
1.3 羞怯与注意偏向的眼动研究 | 第19-22页 |
2 问题提出 | 第22-25页 |
2.1 以往研究不足 | 第22页 |
2.2 研究构思 | 第22-23页 |
2.3 研究目的 | 第23页 |
2.4 研究假设 | 第23页 |
2.5 研究意义与创新点 | 第23-25页 |
2.5.1 理论意义 | 第23-24页 |
2.5.2 现实意义 | 第24页 |
2.5.3 研究的创新点 | 第24-25页 |
3 实证研究 | 第25-43页 |
3.1 实验一羞怯水平和性别对社交面孔注视的眼动研究 | 第25-31页 |
3.1.1 研究目的 | 第25页 |
3.1.2 研究方法 | 第25-27页 |
3.1.3 结果与分析 | 第27-29页 |
3.1.4 讨论 | 第29-31页 |
3.2 实验二羞怯大学生对情绪面孔注意偏向的眼动研究 | 第31-43页 |
3.2.1 研究目的 | 第31页 |
3.2.2 研究方法 | 第31-33页 |
3.2.3 结果与分析 | 第33-38页 |
3.2.4 讨论 | 第38-43页 |
4 综合讨论 | 第43-47页 |
4.1 羞怯水平和性别对社交面孔的注意特点 | 第43-44页 |
4.2 羞怯者对情绪面孔的注意特点 | 第44-45页 |
4.3 羞怯者对同性和异性面孔的注意特点 | 第45-47页 |
5 结论 | 第47-48页 |
6 研究的不足和展望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3页 |
附录 | 第53-56页 |
个人简历 | 第56-57页 |
致谢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