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AF-BRing极化质子加速方案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符号说明 | 第10-12页 |
1 引言 | 第12-23页 |
1.1 研究目的 | 第12-13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8页 |
1.2.1 美国布鲁克海文国家实验室 | 第13-14页 |
1.2.2 德国GSI重离子研究中心 | 第14-15页 |
1.2.3 俄罗斯杜布纳联合核子研究所 | 第15-17页 |
1.2.4 美国杰斐逊国家实验室 | 第17-18页 |
1.3 强流重离子加速器 | 第18-23页 |
1.3.1 HIAF简介 | 第18-21页 |
1.3.2 增强器BRing | 第21-23页 |
1.4 论文结构 | 第23页 |
2 极化理论 | 第23-42页 |
2.1 自旋理论 | 第23-27页 |
2.1.1 自旋简介 | 第23-24页 |
2.1.2 自旋表示 | 第24-25页 |
2.1.3 极化表示 | 第25-27页 |
2.2 极化动力学 | 第27-29页 |
2.3 退极化现象 | 第29-31页 |
2.4 退极化共振 | 第31-42页 |
2.4.1 退极化共振理论 | 第31-35页 |
2.4.2 退极化共振强度 | 第35-38页 |
2.4.3 BRing中的强共振 | 第38-39页 |
2.4.4 BRing中束流极化度的变化 | 第39-42页 |
3 方案设计 | 第42-50页 |
3.1 常用方法介绍 | 第42-47页 |
3.1.1 自旋旋转器 | 第42页 |
3.1.2 闭轨校正 | 第42-43页 |
3.1.3 Tune Jump | 第43-44页 |
3.1.4 Siberian Snake | 第44-47页 |
3.2 BRing中Snake磁铁系统的设计 | 第47-48页 |
3.3 螺线管的补偿 | 第48-50页 |
4 总结 | 第50-52页 |
5 参考文献 | 第52-54页 |
6 个人简历 | 第54-55页 |
7 致谢 | 第55-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