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工业经济论文--中国工业经济论文--工业建设与发展论文

两种工业化战略新视角下中国三大现代制造业发展研究

内容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1 引论第14-20页
    1.1 选题背景第14-15页
    1.2 研究的理论与现实意义第15页
        1.2.1 研究的理论意义第15页
        1.2.2 研究的现实意义第15页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第15-16页
        1.3.1 研究思路及框架第15-16页
        1.3.2 研究方法第16页
    1.4 结构安排与主要创新第16-20页
        1.4.1 结构安排第16-17页
        1.4.2 主要创新之处与不足第17-20页
2 相关文献回顾与综述第20-38页
    2.1 按外贸战略划分的两种工业化战略第20-21页
    2.2 两种工业化战略的理论基础第21-22页
        2.2.1 进口替代型工业化的理论基础第21页
        2.2.2 出口导向型工业化的理论基础第21-22页
    2.3 世界各国工业化战略的选择第22-24页
        2.3.1 美国与进口替代战略第22页
        2.3.2 日本与出口导向战略第22-23页
        2.3.3 拉丁美洲国家和进口替代战略第23页
        2.3.4 东亚国家与出口导向战略第23-24页
        2.3.5 中国工业化战略的选择第24页
    2.4 对两种工业化战略的评价第24-30页
        2.4.1 对进口替代工业化战略的评价第24-27页
        2.4.2 对出口导向工业化战略的评价第27-30页
    2.5 对两种工业化战略研究的新视角第30-35页
        2.5.1 引入跨国公司国际战略的新视角第30-34页
        2.5.2 引入三部门模型的新视角第34-35页
    2.6 现有研究成果的评述与启示第35-38页
3 工业化战略新视角的理论内涵第38-46页
    3.1 与跨国公司的两种国际战略相联系的新视角第38-41页
        3.1.1 在实施不同工业化战略的国家(或产业)中跨国公司行为的差异第38-39页
        3.1.2 跨国公司直接投资对实施不同工业化战略的国家(或产业)的发展带来新的影响第39-41页
    3.2 三部门模型新视角第41-44页
        3.2.1 固化两种工业化战略的弊端第41-42页
        3.2.2 发展边际部门是培育动态比较优势、促进产业结构升级重要途径第42-43页
        3.2.3 实施两种工业化战略的过程是产业更迭发展的过程第43-44页
    3.3 对中国三部门代表产业的选择第44-46页
4 三大工业发展状况第46-78页
    4.1 电子信息工业发展状况第46-56页
        4.1.1 发展规模与速度第46-47页
        4.1.2 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第47页
        4.1.3 电子信息工业发展路径的特征第47-54页
        4.1.4 电子信息工业内资企业发展状况第54-56页
    4.2 汽车工业发展状况第56-68页
        4.2.1 发展规模与速度第56-57页
        4.2.2 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第57-59页
        4.2.3 汽车工业发展路径的特征第59-68页
    4.3 医药工业发展状况第68-78页
        4.3.1 发展规模与速度第68-69页
        4.3.2 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第69-70页
        4.3.3 医药工业发展路径的特征第70-74页
        4.3.4 内资企业在医药工业研发中的地位第74-78页
5 三大工业综合比较研究第78-96页
    5.1 三大产业发展路径总结第78-79页
    5.2 三大产业发展优势综合分析第79-94页
        5.2.1 构建分析指标与相关数据整理第79-89页
        5.2.2 整理相关数据第89-90页
        5.2.3 三大产业发展状况综合评价第90-94页
    5.3 对三大产业发展状况综合评价结果的进一步分析第94-96页
6 两种工业化战略新视角下我国三大产业总结分析与对策建议第96-110页
    6.1 两种工业化战略的总结与分析第96-105页
        6.1.1 出口导向战略的实施及产业发展第96-98页
        6.1.2 进口替代工业化战略的实施及产业发展第98-105页
    6.2 三大产业发展的对策与建议第105-110页
        6.2.1 明晰两种工业化战略动态发展思路,统筹规划产业发展方向与路径第105页
        6.2.2 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对策与建议第105-106页
        6.2.3 汽车产业发展的对策与建议第106-108页
        6.2.4 医药产业发展的对策与建议第108-110页
附录A第110-115页
参考文献第115-124页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第124-125页
致谢第125-126页

论文共12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HDL-C与非瓣膜性房颤左心房血栓形成的关系
下一篇:区域视角下的近代中国条约研究--以民国时期新苏之间协定等为范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