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移动DLP光栅面扫描的大物体表面三维重构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7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1页 |
1.2 三维测量方法研究现状 | 第11-16页 |
1.2.1 接触式三维测量方法 | 第11-12页 |
1.2.2 非接触式三维测量方法 | 第12-14页 |
1.2.3 结构光技术发展现状 | 第14-16页 |
1.3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第二章 结构光三维测量系统原理与标定 | 第17-47页 |
2.1 系统组成及原理 | 第17-20页 |
2.1.1 系统组成 | 第17页 |
2.1.2 系统原理 | 第17-20页 |
2.2 常用系统模型和标定方法 | 第20-34页 |
2.2.1 摄像机与投影仪数学模型 | 第20-23页 |
2.2.2 摄像机标定方法 | 第23-24页 |
2.2.3 常用的摄像机标定方法与实验 | 第24-29页 |
2.2.4 投影仪标定方法 | 第29页 |
2.2.5 常用的投影仪标定方法与实验 | 第29-34页 |
2.3 基于局部单应性原理的系统标定 | 第34-38页 |
2.3.1 标定原理与过程 | 第34-37页 |
2.3.2 标定实验与结果 | 第37-38页 |
2.4 基于径向基础矩阵分解的自标定 | 第38-45页 |
2.4.1 标定原理与过程 | 第39-43页 |
2.4.2 标定实验与结果 | 第43-45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45-47页 |
第三章 编码解码与解码有效区域提取 | 第47-59页 |
3.1 完整正反格雷码法 | 第47-50页 |
3.1.1 编码 | 第47-49页 |
3.1.2 解码 | 第49-50页 |
3.2 完整正反格雷码结合相移法 | 第50-53页 |
3.2.1 编码 | 第50-51页 |
3.2.2 解码 | 第51-53页 |
3.3 解码有效区域提取 | 第53-58页 |
3.3.1 剔除死角区域 | 第53-54页 |
3.3.2 基于光分量判别的有效区域提取 | 第54-58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第四章 三维点云获取与处理 | 第59-89页 |
4.1 硬件系统 | 第59-62页 |
4.2 软件流程 | 第62-64页 |
4.3 编码图像采集 | 第64-66页 |
4.4 三维点云获取实例 | 第66-72页 |
4.4.1 复杂金属工件点云获取 | 第66-71页 |
4.4.2 柔性袋装米点云获取 | 第71-72页 |
4.5 点云处理 | 第72-87页 |
4.5.1 提取点云感兴趣区域 | 第73-77页 |
4.5.2 点云去噪 | 第77页 |
4.5.3 点云精简 | 第77-79页 |
4.5.4 多视点云拼接 | 第79-85页 |
4.5.5 局部点云补齐 | 第85-87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87-89页 |
第五章 柔性袋装米体积与表面积计算 | 第89-98页 |
5.1 柔性袋装米参考尺寸 | 第89页 |
5.2 点云体积计算 | 第89-95页 |
5.2.1 体积算法 | 第90-92页 |
5.2.2 柔性袋装米体积计算 | 第92-95页 |
5.3 表面积计算 | 第95-97页 |
5.3.1 表面积算法 | 第95页 |
5.3.2 柔性袋装米表面积计算 | 第95-97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97-98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98-100页 |
参考文献 | 第100-10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105-106页 |
致谢 | 第106-107页 |
附表 | 第10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