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8页 |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9-10页 |
第二节 文献综述 | 第10-16页 |
一、国外文献综述 | 第10-12页 |
二、国内文献综述 | 第12-16页 |
第三节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6-17页 |
第四节 本文的创新之处 | 第17-18页 |
第二章 储蓄投资以及经济增长的理论综述 | 第18-26页 |
第一节 资本积累理论 | 第18-19页 |
第二节 古典经济学派观点 | 第19-20页 |
第三节 凯恩斯主义学派观点 | 第20-22页 |
第四节 新古典主义学派观点(基于S—I转化的观点) | 第22-23页 |
第五节 传统的索洛经济增长模型 | 第23-24页 |
第六节 Feldstein-Horioka模型 | 第24-26页 |
第三章 经济运行中的储蓄投资转化机制 | 第26-34页 |
第一节 储蓄概念的界定 | 第26-27页 |
一、广义的储蓄和狭义的储蓄 | 第26页 |
二、储蓄的分部门结构 | 第26-27页 |
第二节 投资以及储蓄投资转化率的概念界定 | 第27-30页 |
一、投资概念的界定 | 第27-28页 |
二、储蓄投资转化率的概念 | 第28-29页 |
三、储蓄投资转化的前提 | 第29-30页 |
第三节 储蓄投资的转化机制 | 第30-32页 |
一、直接转化机制 | 第30-31页 |
二、间接转化机制 | 第31-32页 |
三、对各转化机制的评价 | 第32页 |
第四节 储蓄投资转化机制对经济增长的意义 | 第32-34页 |
第四章 我国储蓄投资转化现状分析 | 第34-43页 |
第一节 我国储蓄情况 | 第34-36页 |
一、储蓄总量情况 | 第34-35页 |
二、我国储蓄率变化情况 | 第35-36页 |
第二节 我国投资情况 | 第36-38页 |
一、社会融资规模的概念 | 第36-37页 |
二、我国投资率变化情况 | 第37-38页 |
第三节 我国储蓄缺口和储蓄投资转化率 | 第38-39页 |
第四节 投资低效率对储蓄投资转化率的影响 | 第39-43页 |
第五章 储蓄投资转化率对经济增长的理论分析:基于扩展的索洛模型 | 第43-51页 |
第一节 模型的假设 | 第43-45页 |
一、古典生产函数的性质 | 第43-44页 |
二、模型的假设 | 第44-45页 |
第二节 模型的重新设定及基本动态方程 | 第45-46页 |
第三节 模型结论和比较静态分析 | 第46-51页 |
一、储蓄投资转化率对人均资本存量的影响 | 第46-48页 |
二、储蓄投资转化率对国民收入的影响 | 第48-49页 |
三、储蓄投资转化率对消费的影响——新“黄金法则” | 第49-51页 |
第六章 实证分析 | 第51-65页 |
第一节 储蓄投资转化率对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 | 第51-59页 |
一、数据选取 | 第51-52页 |
二、实证分析过程 | 第52-58页 |
三、结论分析 | 第58-59页 |
第二节 储蓄投资转化率的分部门实证分析 | 第59-65页 |
一、数据选取 | 第60-61页 |
二、实证分析过程 | 第61-64页 |
三、结论分析 | 第64-65页 |
第七章 结论与政策建议 | 第65-70页 |
第一节 全文总结 | 第65页 |
第二节 大力发展资本市场,加大直接融资比重 | 第65-67页 |
第三节 优化间接融资方式,促进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的有效结合 | 第67页 |
第四节 创建以消费拉动投资的内需型产品市场 | 第67-68页 |
第五节 提高部门的储蓄投资转化率 | 第68-69页 |
第六节 改革国企的治理结构 | 第69-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3页 |
附录A | 第73-75页 |
致谢 | 第75-76页 |
本人在读研期间完成的学术成果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