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论文--动物医学(兽医学)论文--兽医基础科学论文--家畜微生物学(兽医病原微生物学)论文--家畜病毒学论文

伪狂犬病毒变异株JS-2012感染性细菌人工染色体克隆的构建及应用

摘要第6-8页
abstract第8-9页
英文缩略表第14-15页
第一章 绪论第15-23页
    1.1 我国猪伪狂犬病毒变异株研究进展第15-19页
        1.1.1 伪狂犬病第15-17页
        1.1.2 伪狂犬病的再次爆发与流行第17-18页
        1.1.3 PRV变异株的分离与鉴定第18页
        1.1.4 PRV变异株疫苗研究进展第18-19页
        1.1.5 PR的诊断与防控第19页
    1.2 疱疹病毒感染性细菌人工染色体克隆第19-21页
        1.2.1 BAC载体第19-20页
        1.2.2 BAC在疱疹病毒上的应用第20-21页
        1.2.3 疱疹病毒感染性BAC克隆修饰技术第21页
    1.3 基于galk正反筛选的BAC修饰技术第21-22页
    1.4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22-23页
第二章 含有BAC载体重组伪狂犬病毒的构建及生物学特性研究第23-33页
    2.1 材料与方法第23-29页
        2.1.1 病毒和细胞第23页
        2.1.2 菌株和质粒第23页
        2.1.3 主要酶和试剂第23-24页
        2.1.4 主要仪器设备第24页
        2.1.5 引物设计第24-25页
        2.1.6 转移载体构建第25-26页
        2.1.7 重组病毒构建技术路线第26-28页
        2.1.8 重组病毒一步生长曲线第28-29页
        2.1.9 重组病毒空斑实验第29页
    2.2 结果第29-32页
        2.2.1 转移载体构建及鉴定第29-30页
        2.2.2 重组病毒筛选及纯化第30页
        2.2.3 重组病毒一步生长曲线第30-31页
        2.2.4 重组病毒空斑大小和形态第31-32页
    2.3 讨论第32-33页
第三章 PRV JS-2012 全基因组感染性细菌人工染色体克隆的获得及病毒拯救第33-43页
    3.1 材料与方法第33-36页
        3.1.1 病毒、细胞和菌株第33页
        3.1.2 主要试剂第33页
        3.1.3 主要仪器设备第33页
        3.1.4 引物设计第33-34页
        3.1.5 重组病毒rJS2012-BAC环状基因组提取第34页
        3.1.6 DH10B电转感受态制备第34页
        3.1.7 环状基因组电转化第34-35页
        3.1.8 阳性克隆筛选及鉴定第35-36页
        3.1.9 病毒拯救第36页
        3.1.10 删除BAC载体的病毒拯救第36页
    3.2 结果第36-41页
        3.2.1 菌液PCR鉴定第36-38页
        3.2.2 RFLP分析第38-40页
        3.2.3 病毒拯救第40页
        3.2.4 删除BAC载体的病毒拯救第40-41页
    3.3 讨论第41-43页
        3.3.1 环状基因组的提取第41页
        3.3.2 电转条件的优化第41-42页
        3.3.3 阳性克隆的筛选及鉴定第42-43页
第四章 拯救病毒生物学特性研究第43-47页
    4.1 材料与方法第43-44页
        4.1.1 细胞和病毒第43页
        4.1.2 试剂、耗材和仪器第43页
        4.1.3 实验动物第43页
        4.1.4 拯救病毒滴度测定第43页
        4.1.5 拯救病毒一步生长曲线第43-44页
        4.1.6 拯救病毒空斑实验第44页
        4.1.7 拯救病毒小鼠致病性实验第44页
    4.2 结果第44-46页
        4.2.1 拯救病毒一步生长曲线第44页
        4.2.2 拯救病毒空斑形态第44-45页
        4.2.3 小鼠致病性实验第45-46页
    4.3 讨论第46-47页
第五章 利用pJS-2012BAC及galk正反筛选系统构建gE/gI缺失病毒第47-60页
    5.1 材料与方法第47-52页
        5.1.1 病毒、细胞和抗体第47页
        5.1.2 质粒和菌株第47页
        5.1.3 培养基的配制第47-48页
        5.1.4 常用试剂及溶液配制第48页
        5.1.5 主要仪器设备第48页
        5.1.6 引物设计第48-49页
        5.1.7 正反筛选技术路线第49页
        5.1.8 转移载体pSKEI构建第49-50页
        5.1.9 galk表达盒的获得第50页
        5.1.10 pJS-2012BAC电转化入SW102第50页
        5.1.11 阳性克隆的筛选和鉴定第50页
        5.1.12 正筛选电转感受态的制备第50-51页
        5.1.13 正筛选电转化第51页
        5.1.14 正筛选鉴定第51页
        5.1.15 负筛选目的基因、感受态的制备第51页
        5.1.16 负筛选电转化第51页
        5.1.17 负筛选鉴定第51页
        5.1.18 病毒拯救第51-52页
        5.1.19 拯救病毒IFA鉴定第52页
        5.1.20 拯救病毒一步生长曲线第52页
        5.1.21 拯救病毒空斑实验第52页
    5.2 结果第52-58页
        5.2.1 转移载体pSKEI构建第52-53页
        5.2.2 galk表达盒的获得第53-54页
        5.2.3 pJS-2012BAC电转化入SW102筛选鉴定第54-55页
        5.2.4 正筛选结果鉴定第55页
        5.2.5 负筛选结果鉴定第55-56页
        5.2.6 病毒拯救第56-57页
        5.2.7 IFA第57页
        5.2.8 拯救病毒一步生长曲线第57-58页
        5.2.9 拯救病毒空斑形态第58页
    5.3 讨论第58-60页
        5.3.1 galk正反筛选的技术要点第58页
        5.3.2 PRV gE/gI基因第58-60页
第六章 全文结论第60-61页
参考文献第61-68页
致谢第68-69页
作者简历第69页

论文共6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重庆主城区山地公园边缘空间景观规划设计研究
下一篇:金属粉末注射成型用新型聚醛基粘结剂的制备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