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5页 |
1.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概况 | 第11-15页 |
1.2.1 水分生产函数的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1-13页 |
1.2.2 灌溉制度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3-14页 |
1.2.3 存在的问题 | 第14页 |
1.2.4 需进一步研究的内容 | 第14-15页 |
第二章 研究内容及实验设计 | 第15-23页 |
2.1 泾惠渠灌区自然地理与水文气象 | 第15-17页 |
2.1.1 泾惠渠灌区自然人文地理简介 | 第15页 |
2.1.2 泾惠渠灌区水文气象简介 | 第15-17页 |
2.2 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2.3 研究路线 | 第18-19页 |
2.4 研究试验方案 | 第19-21页 |
2.5 试验测定内容及方法 | 第21-23页 |
2.5.1 气象数据的观测 | 第21页 |
2.5.2 土壤数据的测定 | 第21页 |
2.5.3 冬小麦生长、生理形态指标测定 | 第21-23页 |
第三章 灌水对冬小麦生理特性、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 第23-32页 |
3.1 不同生育期灌水对冬小麦生理性状的影响 | 第23-25页 |
3.1.1 不同生育期灌水对冬小麦分蘖数的影响 | 第23-24页 |
3.1.2 不同生育期灌水对冬小麦株高的影响 | 第24-25页 |
3.2 不同生育期灌水对冬小麦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 | 第25-27页 |
3.3 不同生育期灌水对冬小麦产量与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 第27-29页 |
3.4 不同生育期灌水对冬小麦阶段耗水量与耗水强度的影响 | 第29-30页 |
3.5 小结 | 第30-32页 |
第四章 冬小麦需水规律 | 第32-40页 |
4.1 冬小麦需水量和需水规律 | 第32-34页 |
4.1.1 作物需水量的定义及确定 | 第32页 |
4.1.2 冬小麦的需水量 | 第32-34页 |
4.2 冬小麦的作物系数 | 第34-38页 |
4.2.1 参考作物蒸发蒸腾量的计算 | 第34-36页 |
4.2.2 冬小麦作物系数的确定 | 第36-38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38-40页 |
第五章 泾惠渠灌区冬小麦水分生产函数的筛选 | 第40-51页 |
5.1 作物水分生产函数概述 | 第40页 |
5.2 作物水分生产函数模型 | 第40-43页 |
5.2.1 静态函数模型 | 第40-43页 |
5.2.2 动态函数模型 | 第43页 |
5.3 模型的选取与求解 | 第43-45页 |
5.3.1 模型的选取 | 第43页 |
5.3.2 模型参数的求解 | 第43-45页 |
5.4 模型求解结果的分析及验证 | 第45-50页 |
5.4.1 模型求解结果分析 | 第46-49页 |
5.4.2 模型验证 | 第49-50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第六章 基于水分生产函数的泾惠渠灌区冬小麦优化灌溉制度 | 第51-57页 |
6.1 非充分灌溉的作物优化灌溉制度 | 第51页 |
6.2 泾惠渠灌区冬小麦优化灌溉制度的确定 | 第51-52页 |
6.2.1 动态规划法确定灌溉制度的基本步骤 | 第51-52页 |
6.3 泾惠渠灌区冬小麦优化灌溉制度 | 第52-54页 |
6.3.1 优化灌溉制度设计 | 第52-53页 |
6.3.2 优化灌溉设计所需资料数据 | 第53-54页 |
6.4 泾惠渠灌区冬小麦优化灌溉制度结果 | 第54-55页 |
6.5 本章小结 | 第55-57页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7-59页 |
7.1 结论 | 第57-58页 |
7.2 不足与展望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2页 |
致谢 | 第62-63页 |
作者简介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