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矿业工程论文--矿山运输与设备论文--井下运输与设备论文--输送机运输论文

基于RecurDyn的输送机动态特性研究及优化

摘要第2-3页
Abstract第3-4页
第1章 绪论第7-12页
    1.1 研究背景第7-8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8-10页
        1.2.1 国内外研究概况第8-10页
        1.2.2 动力学主要研究问题第10页
    1.3 研究内容第10-12页
第2章 输送机设计与建模方法第12-20页
    2.1 输送带特性第12-13页
    2.2 托辊间距计算第13-15页
    2.3 ADAMS与RecurDyn建模方法对比第15-19页
        2.3.1 基本理论对比第15-16页
        2.3.2 输送带柔性化处理对比第16页
        2.3.3 带系统建模步骤对比第16-17页
        2.3.4 带张力实时监测对比第17-19页
    2.4 本章小结第19-20页
第3章 带式输送机模型第20-30页
    3.1 RecurDyn软件介绍第20页
    3.2 RecurDyn多体动力学理论第20-22页
        3.2.1 坐标系选取第20-21页
        3.2.2 相对运动坐标理论第21-22页
    3.3 基于RecurDyn带式输送机模型的建立第22-27页
        3.3.1 模型的简化第22-23页
        3.3.2 模型的建立第23-24页
        3.3.3 模型的参数设置第24-27页
    3.4 输送机起动方式第27-29页
    3.5 本章小结第29-30页
第4章 输送机动态特性分析第30-38页
    4.1 起动特性分析第30-33页
    4.2 理论计算第33-37页
        4.2.1 张力计算方法第33-34页
        4.2.2 张力实际计算第34-36页
        4.2.3 理论值与仿真值对比第36-37页
    4.3 本章小结第37-38页
第5章 托辊间距优化第38-52页
    5.1 参数化建模第38-41页
        5.1.1 参数化值、参数化点理论第38-39页
        5.1.2 参数化建模方法第39-40页
        5.1.3 参数化模型第40-41页
    5.2 不同托辊间距模型仿真分析第41-45页
        5.2.1 参数值修改第41-42页
        5.2.2 动态特性分析第42-45页
    5.3 托辊间距优化方法第45-47页
        5.3.1 优化设计理论第45-46页
        5.3.2 自动优化设计方法第46-47页
    5.4 设计研究第47-51页
        5.4.1 基于带波动的优化第47-50页
        5.4.2 基于输送机功率的优化第50页
        5.4.3 综合分析第50-51页
    5.5 本章小结第51-52页
第6章 总结与展望第52-54页
    6.1 总结第52页
    6.2 展望第52-54页
参考文献第54-56页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56-57页
致谢第57-59页
附件第59页

论文共5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掺钢渣再生骨料自密实混凝土的制备及应用研究
下一篇:自媒体时代网络意识形态建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