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6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1-12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11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1.3.1 高速公路路面使用性能评价与预测方面 | 第12-13页 |
1.3.2 高速公路路面养护决策方面 | 第13-15页 |
1.4 主要研究内容与章节安排 | 第15-16页 |
第二章 高速公路路面养护基础研究 | 第16-29页 |
2.1 高速公路路面类型比较 | 第16-18页 |
2.1.1 水泥混凝土路面优缺点 | 第16-17页 |
2.1.2 沥青路面优缺点 | 第17页 |
2.1.3 路面铺装类型发展趋势 | 第17-18页 |
2.2 高速公路路面损坏分析 | 第18-21页 |
2.2.1 高速公路路面损坏类型 | 第18-19页 |
2.2.2 高速公路路面损坏因素 | 第19-21页 |
2.3 高速公路路面技术状况检测与评价 | 第21-23页 |
2.3.1 高速公路路面技术状况检测 | 第21-22页 |
2.3.2 高速公路路面技术状况评价 | 第22-23页 |
2.4 高速公路路面养护 | 第23-28页 |
2.4.1 高速公路路面养护内容 | 第23-24页 |
2.4.2 高速公路路面养护要求 | 第24-25页 |
2.4.3 高速公路路面养护交通管制与信息发布 | 第25-28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8-29页 |
第三章 高速公路路面养护需求分析 | 第29-42页 |
3.1 高速公路路面养护需求分析流程 | 第29-30页 |
3.2 高速公路货车轴载分析 | 第30-37页 |
3.2.1 高速公路货运车辆类型 | 第30-32页 |
3.2.2 货车载荷分布估算方法 | 第32-34页 |
3.2.3 标准轴载当量轴次计算方法 | 第34-35页 |
3.2.4 断面标准轴载累计当量轴次计算方法 | 第35-37页 |
3.3 标准轴载累计当量轴次与路面使用性能变化关系分析 | 第37-39页 |
3.3.1 未养护路段路面使用性能变化分析 | 第37-38页 |
3.3.2 标准轴载累计当量轴次与路面使用性能变化回归分析 | 第38-39页 |
3.4 路面养护工程与路面使用性能变化关系分析 | 第39-40页 |
3.5 高速公路路面养护需求计算方法 | 第40-41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第四章 高速公路路面养护策略 | 第42-50页 |
4.1 基于交通流量的高速公路路面养护时间分析 | 第42-46页 |
4.1.1 高速公路路面养护时间影响因素 | 第42-43页 |
4.1.2 高速公路断面交通流量分析 | 第43-44页 |
4.1.3 高速公路路面养护时间分析 | 第44-46页 |
4.2 高速公路路面养护交通管制与信息发布分析 | 第46-49页 |
4.2.1 高速公路路面养护交通管制方法选取 | 第46-47页 |
4.2.2 高速公路路面养护交通疏导方法 | 第47-48页 |
4.2.3 高速公路路面养护信息发布方式 | 第48-49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第五章 实例分析 | 第50-64页 |
5.1 基础数据概况 | 第50-52页 |
5.1.1 陕西高速集团汉宁分公司道路基础信息 | 第50-51页 |
5.1.2 陕西高速集团汉宁分公司路面技术状况检测数据 | 第51页 |
5.1.3 陕西高速集团汉宁分公司路面大中修养护数据 | 第51-52页 |
5.1.4 陕西省高速公路网收费数据 | 第52页 |
5.2 收费数据预处理 | 第52-55页 |
5.2.1 数据提取 | 第52-53页 |
5.2.2 数据集成 | 第53页 |
5.2.3 数据清洗 | 第53-55页 |
5.2.4 数据变换 | 第55页 |
5.3 路面养护需求分析 | 第55-58页 |
5.3.1 高速公路货车轴载分析 | 第55-56页 |
5.3.2 标准轴载累计当量轴次与路面使用性能变化关系分析 | 第56-58页 |
5.3.3 路面养护工程与路面使用性能变化关系分析 | 第58页 |
5.4 高速公路路面养护策略 | 第58-63页 |
5.4.1 高速公路路面养护时间分析 | 第58-62页 |
5.4.2 高速公路路面养护交通管制与信息发布分析 | 第62-63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63-64页 |
结论 | 第64-66页 |
研究成果与主要结论 | 第64-65页 |
展望 | 第65-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69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69-70页 |
致谢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