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径向基函数和残差图累积的相位解缠研究
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3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8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8-11页 |
1.3 本文的结构安排 | 第11-13页 |
第二章 相位解缠原理和常用方法 | 第13-29页 |
2.1 相位解缠的相关概念 | 第13-16页 |
2.1.1 相位解缠 | 第13页 |
2.1.2 残差点 | 第13-14页 |
2.1.3 质量图 | 第14-16页 |
2.2 相位解缠原理 | 第16-19页 |
2.2.1 一维相位解缠 | 第16-18页 |
2.2.2 二维相位解缠 | 第18-19页 |
2.3 基于路径跟踪的相位解缠算法 | 第19-22页 |
2.3.1 枝切法 | 第20-21页 |
2.3.2 质量图导向法 | 第21-22页 |
2.4 基于最小范数的相位解缠算法 | 第22-28页 |
2.4.1 基于最小费用流的相位解缠算法 | 第23-25页 |
2.4.2 基于图割的相位解缠算法 | 第25-28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8-29页 |
第三章 自适应参数的径向基函数相位解缠 | 第29-40页 |
3.1 径向基函数相位解缠 | 第29-33页 |
3.2 自适应确定径向基函数的宽度 | 第33-34页 |
3.3 实验比较 | 第34-39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第四章 基于残差图累积的相位解缠 | 第40-50页 |
4.1 贝叶斯理论概述 | 第40-41页 |
4.2 基于残差图累积的相位解缠算法 | 第41-43页 |
4.3 正则项的改进 | 第43-45页 |
4.4 实验比较 | 第45-49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第50-52页 |
5.1 总结 | 第50-51页 |
5.2 展望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8页 |
致谢 | 第58-59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