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自然资源与环境保护法论文--环境保护法论文

环评审批中公众参与机制的创新路径研究

摘要第6-8页
ABSTRACT第8-10页
第1章 绪论第13-20页
    1.1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第13-14页
        1.1.1 选题背景第13-14页
        1.1.2 研究意义第14页
    1.2 国内外文献回顾第14-18页
        1.2.1 国内文献回顾第14-17页
        1.2.2 国外文献回顾第17-18页
        1.2.3 国内外文献评析第18页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第18-19页
    1.4 主要工作以及创新之处第19页
    1.5 论文的基本结构第19-20页
第2章 环评审批中公众参与现状第20-24页
    2.1 环评审批中公众参与的作用和意义第20-22页
    2.2 环评审批中公众参与现有制度保障第22-24页
第3章 公众参与环评审批环节所存在的问题第24-33页
    3.1 环评审批中信息公开存在的问题第27-29页
        3.1.1 环评审批中信息公开主体不明第27-28页
        3.1.2 环评审批中公开信息的范围较窄第28-29页
    3.2 公众参与范围的局限性第29-30页
        3.2.1 公众参与局限于对影响程度较高环评文件内容的审查第29页
        3.2.2 公众参与局限于对环评文件内容的审查第29-30页
    3.3 公众参与的主体较少第30-31页
        3.3.1 公众参与的主体仅限于环评范围内的利害相关人第30-31页
        3.3.2 公众参与的主体缺少专业性第31页
    3.4 环评审批中公众参与的保障不足第31-33页
        3.4.1 意见的反馈方式匮乏第31-32页
        3.4.2 内部监督缺乏有效性第32页
        3.4.3 环境行政公益诉讼制度尚未明确第32-33页
第4章 我国公众参与环评审批机制的完善第33-45页
    4.1 完善环评审批前信息公开的相关法律制度第33-38页
        4.1.1 明确信息公开的责任主体第33-35页
        4.1.2 适当拓宽公开信息内容的范围第35-38页
        4.1.3 提高信息公开路径的多样性第38页
    4.2 细化公众参与环评审批的范围第38-40页
        4.2.1 公众应参与不同程度的环评第38-39页
        4.2.2 公众应参与到审批各个环节第39-40页
    4.3 丰富环评审批中公众参与的主体第40-41页
        4.3.1 拓宽环评审批中公众参与的主体范围第40-41页
        4.3.2 鼓励具有较强专业知识的个人和组织参与第41页
    4.4 完善环评审批中公众参与的保障制度第41-45页
        4.4.1 完善意见反馈方式和监督举报渠道第41-42页
        4.4.2 完善外部监督制度第42-43页
        4.4.3 完善环境行政公益诉讼制度第43-45页
第5章 结论与展望第45-47页
    5.1 结论第45-46页
    5.2 展望第46-47页
参考文献第47-50页
致谢第50-51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其它科研情况第51-52页

论文共5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蝉翼表面的纳米结构及优化结构对细菌细胞影响的研究
下一篇:生态文明视阈下吉林省城镇化建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