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7-8页 |
Abstract | 第8页 |
前言 | 第10-12页 |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 第12-22页 |
1 祖国医学关于2型糖尿病的认识 | 第12-18页 |
1.1 病名沿革 | 第12页 |
1.2 病因 | 第12-14页 |
1.3 病机 | 第14-15页 |
1.4 辨证分型 | 第15-16页 |
1.5 辨证论治 | 第16-17页 |
1.6 经验用药 | 第17页 |
1.7 经验用方 | 第17-18页 |
2 现代医学对2型糖尿病的认识 | 第18-22页 |
2.1 2型糖尿病的定义 | 第18页 |
2.2 2型糖尿病的病因、发病机制 | 第18-19页 |
2.3 2型糖尿病的诊断 | 第19页 |
2.4 2型糖尿病的治疗 | 第19-22页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第22-29页 |
1 临床资料 | 第22-23页 |
1.1 一般资料 | 第22页 |
1.2 诊断标准 | 第22-23页 |
1.3 纳入标准 | 第23页 |
1.4 排除标准 | 第23页 |
1.5 脱落标准 | 第23页 |
2 研究方法 | 第23-25页 |
2.1 一般情况 | 第23-24页 |
2.2 治疗方案 | 第24页 |
2.3 观察指标 | 第24页 |
2.4 中医疗效评定标准 | 第24-25页 |
2.5 统计学方法 | 第25页 |
3 临床研究结果 | 第25-29页 |
3.1 根据表2-1所示,试验组与对照组在性别、年龄、病程、体重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 | 第25页 |
3.2 治疗前后BMI测定值比较 | 第25页 |
3.3 治疗前后疗效指标比较 | 第25-26页 |
3.4 治疗前后血糖比较 | 第26页 |
3.5 治疗前后血脂谱比较 | 第26-27页 |
3.6 治疗前后载脂蛋白A1(Apo-A1)、载脂蛋白B(Apo-B)比较 | 第27页 |
3.7 治疗前后胱抑素C(Cys C)、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RBP)比较 | 第27-28页 |
3.8 治疗前后血清肌酐(Scr)、肾小球滤过率(eGFR)比较 | 第28页 |
3.9 治疗前后两组相关安全性指标变化 | 第28-29页 |
第三部分 讨论 | 第29-34页 |
1 阴虚血瘀是消渴病的重要病机 | 第29页 |
2 2型糖尿病与胱抑素C、视黄醇结合蛋白、载脂蛋白B的相关性 | 第29-30页 |
2.1 2型糖尿病与胱抑素C的相关性 | 第29-30页 |
2.2 2型糖尿病与视黄醇结合蛋白的相关性 | 第30页 |
2.3 2型糖尿病与载脂蛋白B的相关性 | 第30页 |
3 清滋饮的组方及药理研究 | 第30-32页 |
4 研究结果分析 | 第32页 |
5 存在的问题 | 第32-33页 |
6 展望 | 第33-34页 |
结语 | 第34-35页 |
参考文献 | 第35-38页 |
附录 | 第38-40页 |
致谢 | 第4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