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3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11页 |
1.2 研究现状 | 第11页 |
1.3 本论文结构安排 | 第11-13页 |
第二章 RFID的系统构成与面临的威胁 | 第13-21页 |
2.1 RFID的系统构成 | 第13-15页 |
2.2 RFID系统面临的威胁 | 第15-16页 |
2.2.1 被动攻击威胁 | 第15页 |
2.2.2 主动攻击威胁 | 第15页 |
2.2.3 复合型安全威胁 | 第15-16页 |
2.2.4 破坏性安全威胁 | 第16页 |
2.3 密码学相关知识 | 第16-18页 |
2.4 RFID安全防护措施 | 第18-20页 |
2.4.1 物理安全机制 | 第18页 |
2.4.2 软件安全机制 | 第18页 |
2.4.3 RFID系统的安全协议 | 第18-20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0-21页 |
第三章 基于Feistel的RSA混合加密双向安全协议 | 第21-26页 |
3.1 Feistel算法结构 | 第21-22页 |
3.2 RSA算法原理 | 第22页 |
3.3 混合加密安全协议 | 第22-23页 |
3.4 软件仿真模型的建立 | 第23-25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25-26页 |
第四章 预共享密钥的动态矩阵双向认证协议 | 第26-32页 |
4.1 密钥矩阵的加密原理 | 第26-28页 |
4.1.1 基本符号与原理 | 第26页 |
4.1.2 密钥矩阵的加解密过程 | 第26-28页 |
4.2 动态矩阵安全性分析 | 第28-29页 |
4.2.1 预共享密钥的产生 | 第28页 |
4.2.2 动态密钥矩阵的认证过程 | 第28-29页 |
4.3 软件仿真模型的建立 | 第29-31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第五章 动态密钥矩阵协议在FPGA中的设计 | 第32-44页 |
5.1 EDA技术概述 | 第32-33页 |
5.2 基于FPGA的动态密钥矩阵协议的设计 | 第33-40页 |
5.2.1 伪随机数产生模块 | 第33-35页 |
5.2.2 密钥矩阵加密模块 | 第35-37页 |
5.2.3 动态密钥矩阵认证协议的有限状态机设计 | 第37-40页 |
5.3 标签认证过程的软硬件验证 | 第40-43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第六章 基于形式化方法的协议安全性分析 | 第44-50页 |
6.1 RFID协议安全性分析方法 | 第44-45页 |
6.1.1 安全协议概述 | 第44-45页 |
6.1.2 安全协议的分析方法 | 第45页 |
6.2 符号理论验证安全协议 | 第45-49页 |
6.2.1 BAN逻辑的规则 | 第45-48页 |
6.2.2 可证明安全性 | 第48-49页 |
6.3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总结与展望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4页 |
致谢 | 第54-55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55页 |